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維他命的發現 揭開了營養學的序幕
作者 Bevis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Bevi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Bevis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維他命的發現 揭開了營養學的序幕

2016 年 11 月 22 日

 
展開

雖然維他命現在早已成為耳熟能響的保健補充品,但它在中古世紀時期,說是相當默默無名。原因為何呢?

這是因為營養素與疾病之間的關連,在過去並沒有被發現。當時人們廣泛受到傳染病所苦,如奪走幾近半數人口的查士丁尼鼠疫與黑死病,讓人們始終認為疾病,都是由外界傳染所導致的。

此外,維他命與傳染病源-細菌,大小的差異也相當大;前者只有幾個到幾十個奈米大小,後者則是微米等級,兩者大小整整差了1000倍有餘。因此,要發現維他命的存在,其實並不容易。

接力聯手,突破研究上的死胡同

因此體積比較大的細菌,率先就被安東尼‧范‧雷文霍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於1683年發現。至於維他命,則還得繼續等到兩百多年後的1912年,才被卡西米爾·芬克(Kazimierz Funk)揭曉。

雖然說早在1747年,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就透過實驗找出壞血病治療的方法(參考:保健食品的起源成就健康食品的現今),但林德也只是知道橘子與檸檬可用來治療,並不知道箇中的原因。因此維他命還要要一直往後推到19世紀末期,克里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與霍普金斯接力聯手後,才逐漸揭開面紗。

當時還是荷蘭殖民地的印尼,由於接連發生多起腳氣病案例,使得荷蘭當局大為頭痛。一旦得了腳氣病,往往會出現肢體感覺衰退與精神不濟等神經炎症狀,嚴重一點甚至會心律衰退而亡。身為醫生的艾克曼,恰好就曾發表《神經的極化》(On Polarization of the Nerves)的論文。雖然跟腳氣病沒有直接關係,但對於荷蘭當局來說,卻是再適合不過的人選。

於是,艾克曼於1890年來到印尼,開始以小雞作為實驗動物,分成健康組群的控制組,與注射有腳氣病症狀體液的實驗組。實驗結果第一次,小雞全病倒了;第二次卻相反,所有小雞都沒事且活踫亂跳著。這結果讓艾克曼大感疑惑。兩次實驗條件都相同,唯獨飼料第一次是白米,第二次是糙米而已。

但就是這個But,讓艾克曼想到糙米是否含有某種營養素,讓小雞避免得到腳氣病。而再一次實驗的測試,倒是成功應證了艾克曼的想法。讓當時科學家了解到,疾病不只緣自於傳染病而已,營養不足本身也是。

接著,就由擅長分離營養素的芬克登場,他成功在1912年從米糠中分離出可以治療腳氣病的維他命B1,並命名這些營養素是為Vitamine,也就是中文維他命的由來。此外,芬克更也定義這些不同化學結構的營養素,包含維他命C與維他命D等等,正式揭開了一段維他命研究的風潮。

維他命的發現 揭開了營養學的序幕_內文圖 1

既然維他命被證實發現,那麼過往發生壞血病與腳氣病的原因,便有了合理科學的解釋。此時,人們開始重視維他命的攝取,相關需求也成為一股等待被滿足的商機。

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Tadeus Reichstein)率先於1933年,發明維他命C的工業生產方法;隔年,羅氏藥廠便收購此專利,開始史上第一次維他命C的商業化生產。在那之後,其它維他命生產方法的研究,也陸續地發展開來。

化學合成方法的出現,淘汰了過往植物或動物的生物萃取方法,讓維他命的生產量大幅躍進。此外,利用微生物生產維他命的微生物轉化方法(Microbial Transformation),更也被研究出來。讓維他命產業,開始步入更有效率且標準化的生產模式。

相較於化學合成方法,有著多步驟反應過程與化學廢棄物處理成本的缺點;微生物透過發酵,即可以以單一步驟的生化反應來生產維他命,且也沒有廢棄物處理的問題。因此,只要是微生物可以生產的維他命,微生物轉化方法始終是最為優先考量的方法。例如,過往維他命B12需多達20個化學反應步驟才能合成,因此現今早已改成微生物來生產。

維他命屬於微生物進行發酵反應時,有機物分解所產生的初級代謝物。初級代謝物不只有維他命,還包含維持微生物生命所需的胺基酸、多醣體等物質。有了初級代謝物,當然也有包含抗生素、生物鹼等次級代謝物的產生。維他命B12就是在利用鏈黴菌(Streptomyces spp.)生產鏈黴素(streptomycin)與新黴素(neomycin)等抗生素時,所意外發現的。

至於,維他命A、B6與K2等,則是微生物少數無法生產的維它命種類,因此目前仍是以化學合成法來生產。

微生物要如何達成標準化

化學合成法可以進行工業標準化的生產,是不難想像的。然而生物體會對工業生產帶來自然變因(發酵熱、pH值變動等)的影響,因此要如何達到標準化要求呢?這就要從微生物的發酵方法來窺知一二。

維他命的發酵生產方法,主要可以分成分批發酵與連續發酵兩種。

分批發酵法是於發酵槽中接入特定的菌種,整個培養過程不涉及營養液的添加與發酵液的排放,讓微生物於培養槽中歷經遲滯期、對數生長期、穩定期和死亡期四種成長的階段。對於初級代謝物-維他命的生產而言,主要就是發生在對數生長期的前期。

雖然分批發酵法整個生產過程週期短,但產量也低(對數生長期是微生物數量增家的時期,但維他命必須於對數成長初期就收集;因此菌數量少,產量自然也低);而雖然與外界完全隔絕、沒有汙染的疑慮,但汙染終究可以透過技術來加以改善。因此若想規模化生產,分批發酵法並非是理想的選擇。

連續發酵法則是會於發酵槽中添加營養液,並排放出等量的發酵液。此方法雖然會稀釋發酵槽中的菌數,但同時也建構出適合微生物生長的環境,而不會讓代謝廢棄物過度累積。同時,透過特定體積的稀釋,更可讓菌數與代謝產量達成定值,而易於進行標準化及自動化生產。

只要環境一直保持在合適的條件,微生物就可以持續保持在最大代謝物生產量的狀態。種種特點也讓連續發酵法,成為維他命規模化生產的首選。

維他命的發現 揭開了營養學的序幕_內文圖 2

等天然不是天然,那人造呢

雖然維他命可以透過化學方式來合成,但人們最關心的還是在於合成的維他命,是否仍具有保健功效!?這問題在於化學合成法,是否能製造出與天然食物相同的化學結構;只要結構相同,那麼即使是化學合成的維他命,也與天然維他命有著相同的生理吸收率。反而需要注意的是,分子式即使相同,其結構仍有多種的排法,生理吸收效率也跟著不同。

分子式相同,但結構式卻不同的化合物,我們稱之為同分異構物。就如維他命E透過化學合成法製造,共會產生8種同分異搆物的類型;這些混合有8種異構物類型的維他命E,稱為dl-α tocopherol,它的生理吸收率只有天然維他命E(d-α tocopherol)的45%而已。

同分異構物可以把它想像成左手與右手,即使分子式相同(都有五個手指頭),左手仍可以透過鏡子對映出右手,形成兩種不同效能的結構。能參與生理反應的物質,都是由於構型上的吻合,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應;如同右手可以與對方的右手握手一樣,但左手卻不能。

維他命的發現 揭開了營養學的序幕_內文圖 3

維他命的發現 揭開了營養學的序幕-4

因此,若化學合成法可以製造出與天然成分相同的結構,即稱為「等天然」(Nature Identical Synthetic)食品。倘若製造出不同結構的營養成分,即使分子式相同,仍稱為人造食品。

不過也別擔心,目前化學合成的技術幾乎可以製造出「等天然」成分的維他命,微生物轉化法的維他命更自然沒有問題。唯一的例外則是維他命E,雖然化學合成法可以製造出與天然成分相同的RRR構型,但同時也伴隨產生出另外七種同分異構物;雖然一樣可以透過化學方法來分離出RRR構型的維他命E,但受限於成本問題,目前市面上化學合成的維他命E保健食品,仍屬於dl-α tocopherol混合類型。

所以下次若想選擇天然的維他命E,可以選擇d-α tocopherol的標籤;倘若特別想要化學合成的維他命E,那選擇dl-α tocopherol就對了!

  • 維他命的發現 揭開了營養學的序幕_內文圖 5資料來源
  • 《改變科學的小運氣》
  • 《微生物之生長速度論》
  • Biology Discussion
  • Precision Nutrition
  • SuppVersity
  • ADM Alliance Nutrition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Bevis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Bevis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