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 20 年前同齡人比,美國年輕人更窮了。
《美國年輕人財務穩健報告》選取了 1989 年和 2013 年兩個時間點的年輕人,發現他們間財富狀況差距較大。前者主要是 1950-1960 年代二戰結束後的 Baby Boomers (嬰兒潮一代) ,後者則是出生於 1979-1988 年的千禧一代。
嬰兒潮一代在年薪、個人財產 (銀行存款、投資款、房產等) 以及除去債務的淨資產三大指標上全面領先於千禧一代,尤其是個人總資產和淨資產。
現在的人更窮,是因為他們工作時間變少了
更窮的原因倒是很直接,他們做的事更少了。
根據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幾位經濟學家的最新論文《休閒奢侈和年輕勞動力的供給》顯示,美國人的工作時間變少了,特別是年輕人。
現在美國大學學歷以下、31-55 歲的中年男性,每年工作時間比 2000 年同年齡組少了 197 個小時。相同學歷水平的 21-31 歲年輕人比中年人還少了 104 個小時。就算是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年輕人,和 20 年前的同齡人相比,現在每年足足少工作 5 週。
同時,不工作的人就更多了。論文數據顯示,21-55 歲、大學學歷以下的低技能勞動人口 (比如傳統製造業) 2015 年就業率為 77%、2000 年時期為 84.5%。
其中 21-30 歲的年輕勞動人口就業率更是比 15 年前少 10%、只有 72%。
不工作沒有錢,這些人跟父母住或寄住在親友的地下室。數據顯示,70% 不工作的低技能年輕人跟父母住。這一數字在 2000 年只有 49%。
有人把這結果歸咎於遊戲
論文作者之一埃裡克·赫斯特 (Erik Hurst) 認為,現在人們騰出來的休閒時間主要用來玩遊戲了,以至於他們會刻意選一些固定工作時長、固定工資的工作,放棄追求績效的彈性工作制。或者有人乾脆不工作了。
相當於遊戲把人從勞動力中抽離出來。最後導致他們工作時間變短、工資變少,人也更窮了。
論文指出,自 2004 年以來,遊戲直接導致年輕人每年工作時間減少 15 到 30 個小時。其中 21-30 歲的年輕男性在 2012-2015 年間平均每週花 3.4 小時用來玩電視遊戲,比 2004-2007 年間多了 70%。
31-55 歲的中年男性群體則不存在這一現象。他們每週的休閒時間比之前多了 1.2 小時,多出來的時間主要花在了睡覺、吃東西、看電視上。
年輕女性也愛玩遊戲,但調查數據上沒有體現。娛樂軟體協會 (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 稱,美國 41% 的遊戲人口是女性。赫斯特教授補充說可能是因為女性更愛在手機上玩休閒遊戲。
研究數位成癮的紐約大學行銷和心理學教授亞當·阿爾特 (Adam Alter) 強調,與電視節目或音樂會不同的是,遊戲不存在“劇終”的概念。
為了取得獎盃和成就,而一遍遍地把遊戲打通關是很常見的。
遊戲只是一部分原因,就業環境的改變也很重要
有一些經濟學家對赫斯特的結論持懷疑態度,他們的觀點是像日本這樣的遊戲強國,年輕人的工作時間和就業率並未出現明顯降低。去年年底日本針對“過勞死”進行研究的政府數據顯示,有 12% 的受訪企業表示有一些員工實際每月加班時長超過 100 小時。
赫斯特教授自己也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先進的技術取代了一部分低技能製造崗位。他說,“美國近年在製造業出口產值不停上升的同時,有 800 萬個製造業工作崗位消失了。”
國際勞工組織認為世界範圍內,公司越來越要求員工更加靈活、技能更高(尤其是要掌握使用電腦),更容易適應企業環境的迅速變化。而且,公司也應重新組織管理方法,以全面利用新技術的潛能,為一線的生產和服務工人提供迅速增加的信息,這樣使他們有更大空間來決定如何完成其工作。
新技術導致企業減少對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技術嫻熟的工人正在不斷增加的技術中流離失所。
同時,低學歷的年輕人很難找到好工作。但找到份低收入工作的難度比以往是更低的。
比如時間靈活的 Uber 司機基本上只要有駕照就能當,也不用任何形式的面試,全程在線完成。而且 Uber 也和銀行合作,為司機提供最短日結的公司結算週期。
開 Uber、跑腿、送外賣……這些基於共享經濟的從業者越來越多,但同時它們也都沒有什麼職業晉升前景,甚至還不如以前在超市打工。
很難說時間流向遊戲是結果,還是原因。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