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接觸美股沒多久,就常看見美國網友常在討論股利成長股、股利成長率…,但我一直不以為意,因為我想要賺的是股價的差價,要找的是股價成長股。
接觸多了之後,慢慢發現有很多美國獨立投資人 (Independent Investors,非購買基金或有理專協助,自己做研究投入股市…,台灣叫散戶、菜籃族) 用股利成長投資策略 (Dividend Growth Investing) 建構自己退休基金的投資組合。
這個策略簡單說,就是買進股利成長的股票,然後再用這些股利再買進股利成長的股票,一直下去,用複利的效果去累積一個投資組合,而這個投資組合在你退休後,不再有收入時,就可以不斷產生股利供你生活,更好的是越來越多的股息。
聽起來真不是什麼創見,台灣有人用類似的方法叫做「存股」也累積了可觀財富。雖然股利成長投資策略貌似存股,但實質內容還是有很大差異。
當我了解了這策略並對很多個股進行研究後發現,這應該是美國股市獨有的策略,因為只有美國股市有大量的股利成長股,因此這樣的策略才有辦法執行,台灣幾乎不存在這樣的公司。
有些台灣的好公司過去或許可以連年配發股利,但多採高配息率,公司去年賺 10 元就配 9 元,但如果今年只賺 5 元也只能配 4.5 元,更糟的是連配都沒配,公司說這叫共體時艱。如果投資人靠股利過生活,今年就很難過了。就算有公司過去連年提高股利從 1、2、3…,不斷提高也只是運氣好,並不是很有系統性的提高,因此缺乏確定性。經濟狀況不好時,不管股價如何波動,公司都會配出股息,甚至提高股息。
但美國的股利成長股就很不同,以 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 為例,可口可樂已經連續 52 年都有配發股利,從 1999–2014 年 15 年間連續提高股利,每股配發股利從 0.32 元提升至 1.22 元成長了 281%,即使在 2008–2009 金融海嘯期間也是。如果你 15 年前買進可口可樂,一年可以領 3.2 萬股利,你不用多花一毛錢再買進股票,現在一年可以領 12.2 萬股利。
可口可樂是特例嗎?美國股市中過去 15 年連年提高股利的公司,隨便一找都有上百家。石油公司 雪弗龍(Chevron, CVX-US) 每股配發股利從 1.24 元提升至 4.21 元成長了 240%,牙膏公司 高露潔(Colgate , CL-US) ,每股配發股利從 0.295 元提升至 1.42 元成長了 381%,沃爾瑪(Walmart, WMT-US) ,每股配發股利從 0.2 元提升至 1.91 元成長了 855%,之前介紹過的 Cintas、麥當勞(McDonald’s, MCD-US)等等都是股利成長股。
這些公司如何辦到的?
不管股利發放的方式有何不同,一家公司賺到的錢並不會改變,先不管現金基礎或應計基礎的會計問題,一家賺錢的正常公司可以拿來發放股利的錢,就是從他的 EPS 來的,如果 EPS 節節上升,當然有足夠的錢來提升股利。
過去幾十年很多美國公司 EPS (earning/shares outstanding) 可以節節上升,主要來自兩個因素,一是獲利增加 (廢話) ,二是因為股票回購而造成流通股數減少,分子增加 (earning) ,分母減少 (shares outstanding) ,EPS 自然增加。
跟台灣好公司動輒配出 8-90% 盈餘不同,很多美國的好公司的配息率可能只有 20 – 40%,剩下的錢大多投入股票回購,這樣的方式配合很多投資人生命周期的需求。因為投資人年輕仍有工作時稅率偏高,公司將盈餘大多以免稅的股票回購方式回饋給投資人,當投資人年老退休已無工作收入時,股利已經連年增加,年老的投資人可以開始享受股利,因為已經沒有工作,稅率已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