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華南,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華南銀行,台灣主要銀行之一,但可能許多人並不知道華南銀行僅是華南金(2880-TW)控底下的子公司之一,其他集團底下的子公司包含華南永昌證券、華南產險、華南永昌投信以及華南金創投;公司屬於台灣俗稱的官股銀行,主要股東中財政部有 1.7% 股份、台灣銀行則有 21.2% 股份。
公司簡介
華南銀行成立於 1919 年,在 1945 年後被收歸國有,直到 1998 年後政府才釋出官股讓華南銀行民營化,在 2000 年政府開放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後,華南銀行與永昌投信、永昌證券合併成立華南金控。
雖然業務內容涵蓋銀行、證券經紀、保險、投信及創投,但公司 2018 年之稅後淨利有 93% 來自華南銀行,因此銀行業務的營運表現對公司影響最大,而從業務項目來看,華南金控 2018 年的淨收益有 60% 以上來自利息,因此存放款的來源以及利差的變化對於淨收益相當關鍵。
金控的財報跟一般製造業或貿易業不同,財報中是直接認列各項業務的淨收益,投資人可以將這個數字當成一般的毛利來使用。華南金控的歷年淨收益趨勢向上,但成長率的起伏較大,且每年影響營收變化的因素都不同,在後文中會針對近年營運變化的原因做更深入的介紹。
華南銀行為主要獲利來源
前面我們提過在華南銀行是稅後淨利貢獻度最高的子公司,在 2018 年的貢獻度高達 93% ,因此有必要將華南銀行獨立出來分析。先從華南銀行的淨收益組成來看,公司 60% 以上的淨收益來自利息,因此能判斷存放款業務的重要性高,然而從圖中我們也能看出利息淨收益在 2018 年變化不大,實際上讓公司淨收益成長 11% 的因素為金融商品投資利益。
金融商品投資利益來自於銀行自行運用資金投資後賺取的資本利得、債息與股利,在 2018 年時此收益年成長 147%,讓華南銀行在利息淨收益下滑 1% 的情況下總淨收益仍可成長,這主要是因為公司趁美國升息使台灣與美國間利差擴大時,將大筆資金轉向 SWAP 交易。
然而長期來看,金融商品投資收益本就屬於較不穩定的收益來源,即使 2018 年時銀行的策略成功帶來高成長也無法用來衡量 2019 年後的投資收益,且在進入 2019 年後,美國升息的速度減緩甚至改為降息,使得台美間的利差比預期的低,單純的 SWAP 交易能創造的獲利不如以往,因此保守看待未來金融商品投資收益的變化是較好的做法。
利息淨收益來自於放款的利息收入減掉存款的利息支出,因此放款與存款的總額、組成以及利差影響很大,然而一般來說放款利率越高代表該筆放款風險越大,因此銀行也不能過度追求利息收入。
華南銀行的放款在 2018 年增加 2.9%,組成較分散,房屋貸款占比最大達 32%。一般來說大型企業或房屋貸款的風險較小,因此利息率較低,故華南銀行為了增加利息收益而計劃要增加中小型企業之放款比重,使利差提高。
雖然公司目標如此,但在 2017 年到 2018 年間放款比重波動並不大,反而大型企業的佔比提高 1%,若無積極推動中小型企業放款之計畫,短期內可能無法使中小型企業放款比重出現顯著增長。除了中小型企業外,外幣放款通常也具有較高的利息收益,因此也將是公司重點發展方向。
存款方面 2018 年成長 2.5%,成長幅度低於放款總額成長幅度對公司淨收益增加有利,比重方面新台幣活存佔比約 50% ,近兩年的比重波動並不大。活存的利息較低,對公司來說成本也較少,因此活存對公司提高淨利息收益有利,但活存也代表存款人有隨時取款的能力,因此公司在運用資金時要更為小心,確保流動資金足夠。
美國升息會使外幣存款的成本提高,因此 2019 年後美國減緩升息的速度對公司維持利息淨收益穩定甚至成長有利,而公司規劃要利用大量的實體營業據點以及巨大的既有客戶數量來增加活存比重,使收益提高。
直接看到利差趨勢,能發現雖然短期內很穩定,但長期來看有緩緩降低的情況,對銀行不利。影響近期利差減少的原因包含 SWAP 交易以及外幣利差降低:公司在 2018 年時運用外匯 SWAP 交易賺取大筆金融商品投資所得,然而因為這部分所得並不屬於利息收益,因此拉低淨利差;另外,美國升息導致外幣存款成本增加也使淨利差與存放利差減少。
利息收益佔華南銀行總淨收益 60% 以上,因此利差若能穩定增加將使長期獲利能力上揚,前面提過華南銀行要增加中小企業放款、增加海外放款以及增加活期存款,這些策略的目的都是要讓利差增加,但目前尚未見到成效,需要繼續觀察才行。
手續費收益是華南銀行次要的淨收益來源,在 2017 年與 2018 年分別佔 19% 與 17% ,且又可以細分出財富管理、外匯、貸款、信用卡等項目,財富管理為最主要的來源,涵蓋基金、保險、信託等相關業務之手續費。
在 2018 年時,因國際金融市場較為動盪,基金銷售不如預期導致財富管理之手續費收益表現差,於 2019 年時公司將發展重點轉向平衡型基金、利變型保單與終身保障型產品為主,另外也將積極發展聯貸與消金業務增加貸款手續費收益。
由於手續費的利潤較高且較金融投資收益穩定,華南銀行目標讓手續費收益佔總收益的比重增加,逐漸向績優民營銀行水準的 25% 靠攏,而 2019 年目標是提高到 20%,財富管理將是銀行著重的領域,在 2018 年時華南銀行已積極開發客群、商品並強化人才培訓,希望能在 2019 年見到成果。
華南早期為國有銀行,即使目前轉民營了,仍有部分股份為官股,因此在營運上會受到政策走向影響,往往需要放款給政策支持的產業,而目前來說最具影響力的政策為新南向、都市更新、綠色金融、 5+2 新創產業等,對於華南銀行來說,支持這些產業正符合公司要提高中小企業與海外放款比重的策略,為了帶動利差成長,然而這些企業的還款能力通常較弱,因此將使公司風險提高。
金控整體獲利能力
金控整體的獲利能力通常不會用營業利益率、稅後淨利率等指標衡量,而是以 ROE 或 ROA 為主,華南金控的兩項比率在過去幾年內都頗穩定,僅有 2017 年時突然出現下滑,這主要是因為 2017 年底時華南銀行涉入慶富案,因此認列高額呆帳費用。
跟其他官股金控公司相比,華南金控的 ROE 較穩定,雖然不如兆豐金(2886-TW)控突出,但華南金與第一金(2892-TW)的 ROE 在資料年間波動率極低,對於追求穩定獲益的投資人來說是更好的選項。
金控及銀行資產品質高
前面內容以獲利能力為主,但分析金融機構時了解風險程度相當重要,否則為了獲利而過度放款的話,可能發生大筆呆帳。資本適足率是最基本的資產品質指標,通常官股金控的資本適足率數據都會高於於監管機關規定標準,華南金控也不例外,2018 年第四季之資本適足率 120% 高於規範的 100%,而華南銀行的資本適足率 13.75% 也高於 2018 規定的 9.875%,亦高於 2019 年變嚴格後的 10.5%。
除了整體金控的資本適足率外,我們也可以直接看到華南銀行的逾放比以及備抵呆帳覆蓋率,藉此了解銀行放款的品質以及公司對未來可能呆帳的準備程度。從下圖中可見,華南銀行的放款品質在過去幾個季度逐漸優化,這主要是因為華南銀行積極打銷呆帳,讓逾放金額從 2017 年第四季的 54 億元減少到 2018 年第四季的 24 億元,其中大企業之逾放金額減少約 20 億元。
放款品質好轉也有利華南銀行積極發展收益成長策略,我們前面提過公司要增加中小企業放款以及海外放款,這些放款種類通常帶有較高的風險,但在公司備抵呆帳覆蓋率大幅提高後,公司能承擔的風險也較高。
股利策略穩定
股利是許多人投資金融股的原因,從華南金控歷年的股利政策來看,雖然近兩年的分配率有降低,但仍有 87% 的水準,可以先以此數字來推估未來股利數值,而歷年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數值相似,可預期未來維持平均分配的機會較大。
監管機關有規定在銀行之法定公積超過資本額後,分配的股利將可以超過 1.5 元,雖然目前華南尚未達到標準,但近幾年的每股盈餘也低於 1.5 元,因此股利仍有成長空間,公司主力發展的中小企業與海外放款業務以及財富管理業務將是帶動股利增長的主要動能。
主要風險事件
華南金控過去發生多次認列大筆呆帳導致獲利降低的事件,這些事件在發生前多無跡可尋,對投資人來說有如未爆彈一般,因此從過去的事件出發,了解公司做了哪些調整相當重要。
影響華南金控最主要的案件為 2017 年的慶富案,事件起源於 2014 年慶富造船為籌措製造國防部獵雷艦所需資金,與第一銀為首的 9 家金融機構聯合貸款,卻在 2016 年時發現慶富造船之擔保品不足且資本額不實,為此華南銀面臨 17 億元之損失。目前案件仍在調查中,而初步調查認為第一銀作為聯貸主辦,並未確實評估慶富的還款能力以及未進行貸款後續追蹤。
華南金控對此則增訂多項內部控管規定,且針對聯貸案將對主辦的評估報告做進一步審核,除此之外在 2018 年時華南銀行持續打銷呆帳使備抵呆帳覆蓋率提高,也是為了防止更多未來風險發生。
結語
華南金控旗下雖然有產險、投信等業務,但華南銀行才是公司的主體,且短期內發生變化的概率也不高。華南的每股盈餘穩定是公司主要特色,適合以賺取股利為主的投資人,而公司也目標提高放款業務與財富管理業務的收益,可能使未來股利增加,加上華南目前的資產品質佳,因此可樂觀看待公司前景。
資料來源:華南金控年報、華南金控法說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