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蘋果的下個時代,從今年雙 11 開始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蘋果的下個時代,從今年雙 11 開始

2020 年 11 月 8 日

 
展開

首圖來自蘋果官網

今年6 月份蘋果 WWDC 的最後,蘋果對外公佈,講開始把自家的 Mac 產品線,從 Intel 晶片,逐步轉向自行研發的 ARM 架構晶片,並對外宣布年底,自家全新的 ARM 架構晶片 Mac 產品將亮相。近期,蘋果對外發布邀請函,將今年第三場秋季線上發布會的時間定在了台灣時間 11 月 11 日的凌晨 2 點。毫無疑問,這場發布會,使用 ARM 架構晶片的全新 Mac 產品會成為主角。

蘋果轉移到自行研發的 ARM 架構晶片

先做一些歷史回顧:

2005 年 WWDC 上,賈伯斯說:展望未來,儘管我們已經擁有很出色的產品,也有一些出色的 PowerPC 產品,但在未來,我們可以為你們構建一些很出色的產品,但我們不知道怎樣在未來的 PowerPC 藍圖裡構建它們。所以我們需要這樣做。接下來,就是一年之後,當時的英特爾 CEO 拿著一塊晶圓在2006 年的 Mac World 登場,象徵蘋果的 Mac 正式轉向 Intel 的 x86 晶片,在過去的14 年間, Mac 一直使用 Intel 晶片,也獲得了相當多的銷量。

直到 2020 ,蘋果決定將自家的 Mac ,轉回自家的蘋果晶片。兩年前的 WWDC ,蘋果宣布了一個叫Marzipan 的項目,隨後繼續解釋, Mac 是為自己的硬體開發的,比如鍵盤和觸控板,顯示和儲存靈活性以及強大的性能。但只要用 Intel 的 x86 處理器一天,蘋果電腦就很難和其他的 PC 拉開差異。所以蘋果選擇了自行研發晶片,從 Intel 晶片,轉移到自行研發的 ARM 架構晶片。

簡單來說,用了 ARM 自行研發晶片,蘋果就可以根據自己都有硬體想法來規劃自家晶片的性能分配,達到高性能加上低功耗的獨特效果。就像在今年 6 月份的發布會上展示的內容一樣,在一台用著 A12Z 晶片的 Mac 系統上,蘋果的 Final Cut Pro X 可以流暢剪輯 4K 素材。而發布會上展示的剪輯效果,即使是用目前使用者 Intel i9 晶片的頂配 16 寸 Mac Book Pro,都很難特別流暢。

而更重要的是,當 Mac 使用了 ARM 架構,目前所有的 iOS 和 iPadOS 上的 App 都可以直接兼容到 Mac 上,而無需獨立開發,這毫無疑問拓寬了 Mac 的使用場景以及架構優勢。

Intel 因性能不足和無個人化訂製被替換

棄用 Intel ,其實原因有兩點:

首先是 Intel 相當不夠力的迭代性能。如果把歷代蘋果產品做跑分,在 2013 年到 2019 年的6 年時間裡,使用 Intel 晶片的 Mac Book Pro,單核性能只增加了25.4% ,多核性能增加了122% ,但這還是直到 2018年在 Intel 更新了Coffee Lake 晶片後,多核性能才開始大幅提升。而同樣是這段時間,iPhone 使用的蘋果自家 A 系列新品啊,單核性能增加了整整 5 倍,直逼 Intel 晶片,多核性能增加了 6 倍。

除了性能,個人化訂製其實是蘋果選擇將 Mac 轉向自家產品線的最重要原因。比如今年 A14 晶片中強調的神經網絡引擎,蘋果很早就把它用在了A14 晶晶片,在今年 WWDC 上,蘋果也展示了用全新的 Final Cut Pro,透過神經網絡引擎,使用圖像識別技術對視頻進行分析與裁剪。

Mac Book Pro 在 2016 年加入了指紋解鎖功能,出於安全性考慮,蘋果想把這些資訊,隔離在一個單獨的硬體裡。但英特爾不能訂製,所以蘋果只能外掛一個 ARM 架構的晶片,儲存這些數據。後來的 Touch Bar, “嘿,Siri” ,多媒體加速器,這些功能,都整合到了它的升級版, Apple T2 晶片裡。

但當 Mac 電腦用上 Apple Silicon 之後,外掛晶片、散熱、外掛顯卡和性能問題都迎刃而解。因為 ARM 架構的能效比更好,所以 ARM 晶片的筆記本,可以透過減少電池容量,讓設備更輕薄。 ARM 台式機能使用無風扇設計,讓機身變得更小更緊湊。不出意外,在雙十一這場蘋果發布會上,蘋果會首先發布一台使用 ARM 架構的輕薄版,畢竟上一代12 吋 Mac Book 已經下架,是時候用一款新機填補這個定位空缺了。

當然,蘋果將 Mac 切換到 ARM 架構,要面臨的最大問題將會是整個軟體生態的顛覆與遷移。從今年6 月份的 WWDC 到十一月的發布會,蘋果留給開發者測試的時間只有5 個月,所以這也就不難理解,在目前的傳聞中,最有可能更新的產品線是12 寸的 Mac Book,因為這條產品線的定位,本身就不是Pro 級別的專業用戶,而是日常用戶。像 Mac Book Pro、i Mac /i Mac Pro 以及 Mac Pro 這樣的專業 “吃飯工具” ,在未來幾年肯定還是會使用 Intel 晶片,來保證專業用戶的專業軟體體驗。

蘋果的革命,將勝利或墜落?

但不得不說,蘋果這樣的轉變,其實是在下一步大棋。如果你對過去 10 年的數位設備足夠了解,肯定會說這樣的嘗試微軟已經在 window RT 上做過了,失敗放棄了,驍龍處理器的便攜輕薄電腦也賣得不好。但注意,失敗的原因就在於PC 系統上沒有移動生態,沒有開發者為 ARM 的windows 來開發 App,而基於 ARM 的iPhone 和iPad,已經發展處一個每年能牽動 5,000 多億美元的 App Store生態, Mac 作為桌面端系統,去兼容像iPhone 以及iPad 這樣的移動設備 App,是非常容易的。

而如果你年紀再大點,了解一些關於 iPhone 初期的故事,就會知道:在 iPhone 和 iPad 初推出之時,一直有傳言指蘋果將採用英特爾的 x86 晶片作為處理器,而英特爾的 Moorestown 亦據說是衝著當 iPhone 的處理來來設計的。然而,賈伯斯打算為第一代iPad 配上英特爾的晶片之際,當時還是蘋果員工、被視為 iPod 之父的 Tony Fadell,指 ARM 遠比 x86 更簡單、更省電,並很激動的以辭職作威脅,阻止賈伯斯採用 x86 。

最終,英特爾與 iOS 擦身而過,然後留下一個世代的遺憾。而蘋果選擇在 iPhone 上使用 ARM 架構,則是後來十多年讓整個智慧型手機界跟著自己屁股後面跑的勝利根本。現在,蘋果想在 Mac 上複製當年 iPhone 一樣的革命,借助目前整個蘋果生態的優勢,讓蘋果真正建立起從硬體到軟體的壁壘。

這十年裡,蘋果一直在努力把 Mac OS 和 iOS 融為一體。

  • 2010 年,蘋果發布了 Magic trackpad 觸控板, Mac 電腦第一次有了多點操控手勢,和 Mac Appstore。
  • 2011 年, Mac OS 加入 “全螢幕” 、  “視窗管理器” 。
  • 2012 年,蘋果把 “提醒事項” 、 “備忘錄” 等等 iOS 上的原生 App,移植到了 Mac os 上。
  • 2014 年,蘋果在 Mac OS 裡加入了 “通知中心” 、 “Spotlight” ,這些 iOS 上的功能。
  • 2015 年, Mac OS 在界面裡加入了更多手勢操作,比如手指滑動刪除。
  • 2016 年, Mac OS 加入 Siri,界面也像 iOS 靠攏,變得更加扁平。
  • 2017 年, Mac Book Pro 加入了觸摸操控的 Touchbar 和 Touch ID。
  • 2018 年, Mac OS 移植了 新聞、股市、語音備忘錄等 iOS 上的應用。
  • 2019 年,iPadOS 開始支援多工處理。
  • 2020 年,iPadOS 14 加入側邊欄功能……

在 WWDC 2020 上 ,蘋果示範的 ARM Mac ,已經徹底適應了 iPad 應用。在未來,蘋果很有可能會讓中低階的 iPad 不變,繼續負責普通的娛樂市場,就給中老年人看看電視劇啊,哄哄小孩什麼的。高端的 iPad Pro 搭配妙控鍵盤,取代低階 Mac Book。可以滿足輕度用戶,也能繼承 iOS 的應用生態。

跟上一代12吋 Mac Book有什麼不同?

你說可能會在這場發布會上發布的 12 吋 Mac Book 豈不是很尷尬?想想上一代12吋 Mac Book 的歷史價值,就會發現,對於消費者來說,只要你沒有特別專業的特定軟體需求,在這款最小的 Mac Book 上,你能體驗到未來幾年 Mac 產品線最先進的技術。

上一代的 12 吋 Mac Book:

  1. 是蘋果整個 Mac Book 產品線鏤空透光 logo 後第一款用 “實心” logo 的 Mac Book 產品。
  2. 是 Mac Book 產品線中第一款用蝶式輕薄鍵盤的產品。
  3. 是 Mac Book 產品線中第一款用 Froce Touch 壓力感應觸控板的 Mac Book。
  4. 是 Mac Book 產品線中第一款用全功能 USB-C 接口的產品。

那麼在全新的一代 12 吋 Mac Book 上,完全有理由相信,你會看到更多、更新的技術創新點。即使在短期內, ARM 的架構轉變可能會導致全新的 Mac Book 面臨如同上一代同樣多的爭議。

但不可否認的是:數位時代,人們總是想把越來越強的計算力隨身攜帶,隨時為人所用。無論是筆記本電腦,iPad,還是 iPhone,都基於這一點訴求。我們雖然不能否認,專業的生產需求確實需要專業的生產工具,但對於日常輕量化需求,設備的融合一定是重要的發展趨勢,且設備間融合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今天是 Mac 轉向 ARM ,給了電腦和其他移動設備融合的可能,明天可能是平板電腦會真正變成電腦,後天就可能是智能手機變成另外一種形態的隨身設備。最後,發布會當天見。

虎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