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學過的東西馬上就忘?一文教你如何訓練長期記憶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學過的東西馬上就忘?一文教你如何訓練長期記憶

2021 年 5 月 3 日

 
展開

學過的東西馬上就忘了,該怎麼辦?事實上,這不僅不是個例,這幾乎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困擾。在所有前來諮詢我學習方法的人中,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也是這個。所以我覺得是時候來講講學習的基本原理了。

學習的基本框架

人類的整個學習過程,其實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個步驟:外部表徵——心理表徵——外部表徵。其中外部表徵到心理表徵的過程,就叫做編碼;心理表徵到外部表徵的過程就叫做檢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輸入與輸出。

只是輸入的過程,不是把某種資訊直接儲存在大腦,而是需要先把外部表徵轉化為某種電訊號、生物訊號,才能儲存在大腦中,所以叫做編碼;然後輸出的時候,需要先在大腦中檢索相應的電訊號、生物訊號,然後再進行解碼,所以叫做檢索或者解碼。

比如此刻,你在看我的文字,這些文字就是外部表徵;但是你的大腦會把這些文字轉化為生物電訊號,儲存在你的大腦裡,這個過程就是編碼,儲存在你大腦裡的知識就叫做心理表徵;然後等你把這些知識講給別人聽的時候,這些心理表徵又會被解碼,再次轉化為文字,變成外部表徵。

但是在大腦內部,認知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大腦還有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之分,所以心理表徵還可以被拆分成兩個部分:短期記憶——長期記憶。

  • 短期記憶:
    處理器小,只能記憶 7 ± 2 個組塊。時間短,只能保存約 15 ~ 30 秒。
  • 長期記憶:
    處理器大,可以記憶無限個組塊。時間長,可以保存幾分鐘~很多年。

這是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的兩大特點,懂了這個,就可以洞悉學習的基本原理了。比如那個千古難題 “ 為什麼我們會讀完就忘? ”

因為我們在看書的時候,大部分的知識並未走到長期記憶,僅僅只是短期記憶而已,所以基本上一合上書就忘得差不多了。

那怎麼辦呢?鞏固!不斷鞏固。

短期記憶是神經連接的暫時性強化,透過鞏固後可變為長期記憶。鞏固,加上前面的編碼和檢索,就構成了我們整個學習過程的基本框架。最終簡化出來,用一張抽象的圖來表示就是:

看懂這張圖,就看懂了人類的整個學習過程。從此以後,你學習任何學習方法,都可以拿它去套,看看它是屬於提升哪個環節的學習方法。

我的整個學習體系就是這樣搭建起來的。舉個例子,我之前看過的學習方法,比如:功利學習、建模慾望、費曼學習、分類思維、結構思維、記憶宮殿、刻意練習、思維模型、思維導圖、做中學習、聯想記憶、檢索練習……等等,還有非常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看到這麼多學習方法,你是不是懵了,這麼多學習方法,難道每一個都很重要?每一個都需要掌握?肯定不是,它們之中,很多學習方法都很燥枯無味,而且很多都是重複的,我們只需要幾個最有效的就夠了。接下來,我將為你推導,什麼才是最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如何才能提升我們的記憶效率,做到 “ 所有知識,一經我手,永不再忘 ” 。

學習的兩大方向

整個學習的過程,我們還可以簡化,把它簡化為兩個大方向:記憶和檢索。大多數人一提到學習,第一反應就是記憶。的確,記憶確實很重要,沒有記憶我們將無從檢索。但是,我們學知識,最終其實是為了檢索。

吳伯凡說過一句話,我特別喜歡:

這個時代出現了一大批偽學習者,他們總是有一種錯覺,以為不斷增加知識的輸入,就能掌握大量的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其實他們誤解了學習的本質:學習的本質不是一種儲存,而是一種輸出活動。

記憶是手段,但是檢索才是目的。所以,我們需要把整個學習過程再次簡化成 “ 記憶 ” 和 “ 檢索 ” 兩個大方向。從這個大方向出發,我們就有了一個清晰的目標——所謂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能夠提高記憶效率和檢索速度。

如何解決記憶問題

記憶是過程,檢索是目的,但是如果沒有知識被記憶,我們就無從檢索。所以,第一步我們需要先解決記憶的問題。那麼如何才能解決 “ 學完就忘 ” 這個千古難題呢?我提供給你以下三大學習方法:

  1. 知識樹:直接解決記憶問題,一勞永逸。
  2. 意義編碼:提升記憶效率。
  3. 科學鞏固:提高記憶效率。

說一下我是怎麼推理這三大學習方法的,我首先找到問題根源——短期記憶的兩大缺陷 “ 處理器小 ” 和 “ 時間短 ” 。

也就是說,無論我們記憶能力再好,我們總會忘記很多知識。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東西來克服短期記憶的遺忘問題,這個工具就是外接大腦。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人類的第二個大腦,它可以替你把知識永久儲存,這樣你就不必擔心學完就忘的問題。但是呢?外接大腦畢竟是外接的,它所儲存的知識並不真正屬於你,你仍然需要花時間去記憶外接大腦裡的知識。

於是整個記憶方案的問題,就誕生了兩個大方向:

  1. 先把知識永久的儲存在外接大腦裡。
  2. 再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記憶。

那如何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把外接大腦裡的知識,徹底內化成我們自己的知識呢?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記憶原理。我們的記憶過程一共有兩步:

  1. 編碼
  2. 鞏固

所以記憶的過程,其實就是如何提升編碼效率,以及如何提升鞏固效率的過程。

編碼:盡可能意義的編碼

認知科學家發現,我們的短期記憶跟長期記憶,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編碼方式。短期記憶主要是聲碼,長期記憶主要是意碼。所謂意碼,就是意義編碼的簡寫。什麼是意義編碼?你可以理解為,一個知識能否被轉為長期記憶,主要是取決於這個知識對我們的意義有多大。如果大腦識別出這個知識對我們很有意義,就會對其進行意義編碼,把它轉入長期記憶。

舉個例子,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會做各種事情,產生大量的記憶。但是現在我讓你回憶一下,你這一生都做了些什麼?你能回憶起來的,都是那些對你來說特別重要的時刻,而每天枯燥的重複,比如吃飯、睡覺,你是不會記得的。

大腦用這個方式來保護我們,這樣我們就不必被瑣事所擾,能記得的都是最重要的資訊。這就是意義編碼,有意義的資訊,才會被我們轉為長期記憶。那如何增加知識的意義,從而讓更多知識被我們所記住呢?

方法有很多:

  1. 聯想掛鉤法
  2. 記憶宮殿法
  3. 比喻法
  4. 故事法
  5. 新舊知識的聯繫

方法有很多,我最推崇的是新舊知識的聯繫,也就是結網式學習,這是最實用的學習方法。我為什麼不推崇聯想掛鉤法和記憶宮殿法呢?因為不實用,記憶的成本太高。比如記憶宮殿法和聯想記憶法,我看某精品課有教,它需要你開動想像力,然後把某些數字想像你熟悉的事物,然後再把這些事物串一個故事;或者把某些數字想像成某個房間裡,你熟悉的事物,然後根據整個房間的佈置來回憶與之對應的數字。

你可以想像,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多少時間。假設要記憶 100 個數字,給每個 2 個數字編成一個事物,並且把它們串成一個動態的故事需要 30 秒, 100 個數字就是 1,500 秒,然後還要花時間去複述,假設時間是 30 分鐘,總共需要 55 分鐘,大約是 1 個小時。1 個小時記憶 100 個數字,好厲害!可是有什麼用?買菜需要你記憶圓周率小數點後 100 位嗎?

一本書大約是 10 萬字,按照 100 個數字/小時的速度來讀書,你需要 1,000 小時才能記住一本書。 1,000 個小時記憶一本書,這個記憶成本很明顯不可靠。我們平常讀一本書最多是 5 ~ 10 個小時,這才是合適的讀書節奏。所以聯想記憶法和記憶宮殿法很明顯不適合用來學習,什麼時候有用呢?記憶數字的時候有用,比如記某個人的生日,記你新辦的電話號碼。

比喻法和故事法也有用,你可以把某個知識點作一個形象的比喻,或者用一個故事聯繫起來。不過這個方法,同樣不實用,要把每個知識點作一個比喻,或者講個故事,估計一本書讀下來也得耗費個千百小時不可。

但是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多數知識都是複雜而碎片的,既不適合記憶宮殿法,又不適合比喻法,那怎麼辦呢?這就要回到意義編碼的基本原理了,你會發現,不論是聯想掛鉤法和記憶宮殿法,還是比喻法和故事法,它們的本質,就是把一些不那麼好記的知識與一些比較熟悉的、更好記憶的東西聯繫起來,然後達到更容易記憶的效果。

所以,意義編碼的核心,就是新舊知識的聯繫。舊知識是你已經很熟悉的知識,把新知識跟舊知識聯繫起來,就能夠達到意義編碼的效果,並不需要那麼多么蛾子。只有領會新知識本身的意義,並把它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繫起來,納入已有的知識系統,才能把它保留在記憶中。這種識記的優點是容易記住,保持時間長久,而且易於提取。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理解了為什麼死記硬背最容易忘記了。因為這種記憶方式是孤立的,它沒有形成新舊知識的聯繫。而如果不形成新舊知識的聯繫,就無法達到意義編碼的效果,也就很難被轉化為長期記憶。

那麼如何形成新舊知識的聯繫呢?我的方法是用知識樹做主題閱讀。做主題閱讀的時候,我會把每個知識點提煉成一個思維模型,然後把屬於同一個思維模型的知識點放在同一個文件裡,如此不斷的重複、重複、重複,就實現了新舊知識的聯繫。

鞏固:用更科學的方式鞏固

除了編碼,還有沒有其他方式能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呢?有,這個方法就是鞏固。什麼是鞏固?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需要在大腦內部發生一些改變,來保護記憶免受競爭性刺激的干擾。這種依賴於時間,藉此在我們的記憶中獲得一種永久性記錄的過程,被稱為鞏固。

這個解釋有點學術化,其實你可以理解為複習。我們日常所說的,一定要去複習,其實就是鞏固,透過鞏固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鞏固的方法被認知心理學家稱為複述,簡言之,就是不斷重複某些知識的過程。比如我們小時候上課之前的晨讀,大家哇哇的讀課文,這就是在複述;再比如考試之前,我們把之前做過的筆記,考過的考卷拿出來看,這也是複述。

一切重複某些知識的過程,都是複述。既然重複某些知識就能達到記憶的過程,那麼也就是說,只要我足夠努力,是不是就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績?我用血的教訓告訴你,足夠努力只能做到不墊底,你會比從來不學習的人更優秀,但是那絕對不能代表你能成為卓越。

高中三年我可以說是整個班上最勤奮的人,每天第一個到教室開門,最後一個離開教室,但是我的成績連進班上前 50% 都困難,高考的時候以 7 分之差無緣理想的大學。後來我重讀的時候,並沒有以前刻苦,成績卻一日千里,這究竟是為什麼?背後的基本原理就是,複述也是有複述的區別的,具體可以分為機械複述和精細複述。

我複讀之前的鞏固方式就是機械複述,簡單來說就是死記硬背。這種複述方式很難形成長期記憶,所以同一個知識點,學霸花 10 分鐘就記住了,我需要花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勉強記住。死記硬背是最低效的學習方法,檢索練習才是更好的記憶方式,但是很多人不敢承認這個事實。其實不用反駁,事實就是如此,死記硬背就是機械複述的典型案例。

更科學的複述方式

那麼什麼才是更科學的複述方式呢?認知心理學家稱之為精細複述。什麼是精細複述呢?簡單來說就是,在重複的基礎上,還需要對知識進行加工。什麼是加工,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解和思考。

我之前看到一句話,大意是說 “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記住了,其實你只是記住了知識的描述,知識本身幾乎是不需要怎麼記憶的,只需要理解 ” 。這句話不全對,但是這個感覺是對的,那就是記憶其實是思考的殘留物。

這也是知識樹的學習方法,用知識樹去學習的時候,會促進你去思考事物的本質,促進你去深度的理解所有的知識點,並不需要你死記硬背。那麼如何去精細複述呢?透過反覆做題、費曼學習、實戰演練等方式來達到精細複述的效果。實戰演練就不必說了,如果你沒有真正理解一個知識,你運用起來一定到處都是問題。

說說費曼學習,它之所以牛逼,就是因為它符合檢索練習,符合精細複述。在費曼的時候,你需要調動一切能為你所用的知識來解釋一個東西,這個過程會促使你去深入思考和理解。所以我們在費曼以後才會有種,哇,一下子就感覺對某個事物更通透了,而且好像記得更牢了。

這就是機械複述與精細複述的區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記憶效率指南了:

  1. 機械複述:集中閱讀<間隔閱讀
  2. 機械複述<精細複述:集中閱讀<間隔閱讀<檢索練習

所以,如果想盡可能提高記憶的效率,盡量多以檢索練習代替死記硬背,多做題、多費曼、多實戰。OK,提升記憶的兩大方法就講完了:一個是編碼要盡量做到意義編碼,也就是新舊知識的聯繫;一個是鞏固要盡可能做到精細複述,比如檢索練習。

如何解決檢索問題

記憶問題解決了,現在我們有知識可檢索了,那麼如何提升檢索的效率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 “ 記住了≠能檢索 ” 。比如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常常有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考試的時候,某個知識點死活想不起來,結果一走出考場立馬就想起來了。

這就是 “ 記住了≠能檢索 ” 的典型案例。那麼如何解決這種尷尬的局面呢?給你分享一個極其強大的學習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結構思維。

通常,我們大腦中的知識是非常碎片而混亂的,所以大腦在抓取某些記憶的時候,就會手足無措,無法快速完成檢索。

但是一旦我們用一個結構,把某些知識連接在一起之後,就能立馬透過這個結構完成對所有知識的檢索。可以看到,在結構化之前,如果我們要提取一個知識,需要一個個的檢索,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最要命的是,還有可能根本檢索不到;但是一旦知識形成結構之後,你只要碰到這個結構,就能立馬順著結構找到你要的知識。

其實所謂高手,有個顯著的特徵就是,慢慢的,他的知識形成了一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不管這種結構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但只要他的知識體系一旦形成,就能快速的完成檢索練習,具備眨眼判斷的能力。

OK,以上就是整個學習方法的基本原理,從記憶到檢索,從編碼到鞏固到檢索,一切的起點都在這裡面。

用一張思維導圖來表示就是:

我的知識樹學習法就是透過這些學習原理推理出來的,你們也可以根據這些學習原理自己去創造出最適合你們的學習方法。比如中學生,你的任務是考試,那麼記憶可能是你們的核心訴求,你能不能創造出一套記憶組合呢?比如上班族,你的任務是解決問題,那麼運用可能才是你們的核心訴求,你能不能創造出一個既能保證記憶,又能幫助你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法呢?這是留給大家的思考題。

還記得機械複述和精細複述嗎?如果讀一篇文章,只是機械式的閱讀,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那就無法形成長期記憶。所以,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有思考。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