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財政政策是什麼?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財政政策是什麼?

2020 年 4 月 1 日

 
展開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為了實現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綜合運用各種財政調節手段,對一定的經濟總量進行調節(增加或減少)的政策。簡言之是指政府透過增減財政支出,或是增減稅收的措施,來影響本國總體經濟成長的政策。從GDP的組成式GDP=C+I+G+(X-M)來看,當本國景氣衰退需要激勵時,可以直接增加政府支出G,或是減稅讓個人可支配所得增加,進而促進個人消費支出C的增加。若是景氣過熱需要降溫時,則可反向操作減少政府支出,或是加稅以減少個人消費支出。 

其中主要的財政政策工具包括: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最常見的是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兩種,當財政收入大於財政支出,我們稱該國具有財政盈餘;反之,當財政收入小於財政支出,則是財政赤字。一般看到「財政赤字」可能會讓人有不好的聯想,認為該國政府具有負債,對於該國的經濟發展可能也有負面影響。但事情並不全然如此,想想為何一國會擁有「財政赤字」?有可能是減少稅收、或是增加政府支出,讓我們回想第一段提及的經濟成長式,減少稅收其實是間接促進消費C的增加,而政府支出則是對於G的直接增加,兩者其實都是對於經濟成長帶來正面助益。因此某國若是處於「財政赤字」的階段,有可能是該國的債務管理能力真的不佳,但也有可能是該國正透過政府的力量在刺激經濟成長。

另一方面,財政政策也跟貨幣政策一樣,有緊縮性與擴張(寬鬆)性的分別。概念都是一樣的,通常當我們說「緊縮」,指的是景氣過熱了,所以必須使用一些限縮性的政策避免景氣發展過快導致泡沫風險;「寬鬆」指的是景氣處於蕭條階段,政府利用多種刺激性的手段促進經濟成長。因此「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就包括減少財政支出(G下降),增加稅收減少消費等(C下降);「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則是相反,可以利用增加政府投資(G上升)、減稅(C上升)達成刺激經濟成長的目的,詳細應用與舉例如下圖所示。

具體的財政政策工具

主要的財政政策工具包括: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財政支出、政府投資與公債。

  1. 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

稅收是國家憑藉政治權力參與社會資源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權威性等特點。稅收通常是各國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適當設置稅種與稅率,形成合理的稅收體系,進而確定稅收調節的範圍和層次。亦可以透過調整稅率和增減稅種來調節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並可以透過累進的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來調節個人收入和財富,實現公平分配。

  1. 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是政府為滿足公共需求的一般性支出(或稱經常項目支出)。財政支出主要又可分成消費性與移轉性支出,這兩類支出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有不同之處。

消費性支出從最終用途看,如行政管理支出、國防支出、文教科衛等財政支出不可缺少的社會公益事業的開支,政府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方向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移轉性支出主要指的是政府對家庭、人民團體、企業的無償支出,對收受者而言則增加當期所得收入。例如政府對青年購屋的利息補貼、對貧窮家庭、榮民、幼兒、老人的醫療、教育、生活補貼等。移轉性支出又稱為負所得稅,大都用在國家的社會福利支出上,簡單來講是政府對人民的各種福利範圍稱為移轉性支出。

  1. 政府投資

政府投資是指財政用於資本項目的建設性支出,它最終將形成各種類型的固定資產。政府的投資項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壟斷特徵、外部效應大、產業關聯度高,具有示範與誘導作用的基礎性產業、公共設施,以及新興的高科技主導產業。這種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而且具有乘數作用,所謂乘數作用是指每增加1元投資所能造成收入增長的倍數。

  1. 公債

公債是政府透過發行債券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方式,作為財政政策工具的一種,公債對於經濟的影響層面有以下幾種方式:

  • 配合經濟發展,支應公共支出

假如國內景氣低迷,而且私人投資不振,政府應擴大公共投資,以增加社會資本存量。此時若以租稅作為公共投資之財源,勢必導致私人投資意願更加低落;因此若能透過公債發行方式,利用社會游資於社會公共建設之上,有助加速國家之景氣復甦。

  • 因應景氣循環,促進充分就業

自 1930 年代經濟大恐慌,美國採行大量發行公債以挽救危機之後,公債已成為穩定經濟成長主要工具,且其發行規模日益擴大。因此當社會面臨未充分就業,投資意願低落時,政府可透過公債發行以吸收社會游資,擴大公共支出,彌補私人部門需求之不足,並透過乘數效果而使總需求增加以達到充分就業的木喵。

  • 財政與貨幣政策互相協調

公債發行多少會產生貨幣效果,對於金融市場自會有所影響,中央政府歷次發行公債之時機與數額,皆由財政部於發行前洽中央銀行,就國庫資金需要與金融市場狀況,審慎選擇適當時機,適量發行,使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能夠相互配合,以發揮收縮通貨及調節政府財政之功能。

台灣的財政現況

接下來讓我們馬上來應用所學,看看台灣的財政收支狀況怎麼樣?首先看到下圖,可以發現早年的台灣多是處於財政赤字(財政餘額為負表示赤字;為正表示盈餘)的狀態,大概可以推斷早期政府多利用財政政策的力量推動景氣成長。例如在 2009 年時台灣的財政赤字較高,當時正值金融海嘯過後的蕭條階段,政府祭出不少政策來「救經濟」,眾所周知的「消費券」政策就是當時財政政策的一環,政府發錢(財政赤字)希望能帶動民間消費的成長(促進C上升)。

再來看到第二張圖,是台灣財政支出的細項比重。首先可以看到一般的消費性支出長年維持在 50% 左右,變動不大。變化較明顯的要屬移轉性支出與政府投資兩項,兩者的變動方向大致為:移轉性支出的佔比逐年上升,而政府投資的佔比逐年下降。這正好與台灣的經濟發展模式相吻合。在過去台灣仍屬開發中國家的時期,政府花費較大的力量在推動經濟成長,因此政府投資的比重較大,而後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愈臻成熟,政府投資的比重開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移轉性支出的比重持續上升,象徵著台灣在往已開發國家的方向邁進時,愈來愈注重整體社會福利的進展。而近年來台灣的財政收支狀況維持在穩健的步調,收支皆能大致打平,而政府愈加重視社會福利的支出,也是全體國民樂見的政策方向,希望未來的台灣能夠邁向更加和諧與平等的國家環境。

資料來源:財政部、吳聰敏《經濟學原理》、維基百科、MBA智庫百科、Money DJ、BIGECON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