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遠距健康照護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遠距健康照護

2015 年 2 月 24 日

 
展開

醫療照護_圖1_03

隨著人口逐漸老化與科技進步,醫療產業趨勢已由急重症的救護慢慢推展到慢性病的長期照護,從以醫院為中心的就診模式轉往『醫療走入家庭』的新式概念,以符合未來病患的需求;療養中心等在管理及掌握病人的情況,更即時且完整,減少因照護人力不足所導致的後續問題。

遠距健康照護(Telehealth)

遠距健康照護_01

遠距醫療(Telemedicine )是結合電信技術及醫療人員的專業知識,克服空間或時間上的障礙,使得兩地的醫療資訊可互相傳遞。除了病患的文字、影像資料外,還可以傳遞輔助診斷與治療的醫學最新知識,進行醫學衛生教育。而更重要的是開創了一種新的醫學溝通方式,使醫師與醫師之問、醫師與病人之間,可以進行同步與非同步之互動,提供偏遠和離島地區民眾更多醫療服務。

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的應用之一為遠距健康照護(Telehealth),指的是利用電腦以及網際網路,聯結病人與醫療機構之間,讓醫師可以與病人遠距離互動,隨時了解與關心病患現況,並能針對病人當下的健康狀況給予指示,也許是建議在家休養或是回診治療,而減少病患進出醫療院所的次數。像是居家照護的使用者在使用體溫計、血壓計、血糖儀等診斷與監測醫療器材時,能藉由機上盒或個人電腦、寬頻影像電話,將數位化的生理量測資訊,進行資料儲存或傳送到遠端資料庫,使在照護端的專業醫療人員能進行資料儲存、分析與判斷,並可即時提供必要的醫療建議。

如台大醫院推出的胃癌術後照護App「Surgery Diary」,讓出院後的患者後每天回傳體重、傷口照片到遠距照護中心,由醫師再進行衛教、營養、體重、傷口,以及引流管等監測,並由簡訊回覆患者處理方式及注意事項,進而降低患者非預期再住院及急診次數。

遠距健康照護可以節省長期照護的成本,也可以做為緊急醫療與救援之輔助,避免老人在家中跌倒而無人照顧或是延誤就醫等等,同時提供預防醫學之健康管理,不只追蹤疾病,連生活照顧上的建議與諮詢都不虞匱乏。

醫療健康平台

遠距健康照護_02

我國目前已有多個醫學中心及大型醫院提供遠距照護的服務,使得醫療照護更為個人化,而近年來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除了加入醫院的照護中心,可享有直接由醫療院所提供的整合服務之外,民眾亦可使用行動裝置加上應用程式來進行自我健康管理。科技大廠預見這塊大餅,也積極介入醫療產業,希望能搶下市場主導權,從早期開發相關的app,到近期推出各個醫療健康平台與相搭配的穿戴裝置,蒐集資整合分析,乘著雲端運算(CloudComputing )和巨量資料(Big Data)的順風車,擴展醫聯網,完善後端的遠距照護服務。

2014年健康平台大放異彩,科技龍頭競相推出旗下整合app資料的平台與對應的穿戴裝置,由一般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去設計,更貼近生活。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微軟(Microsoft, MSFT-US)Microsoft Health、蘋果(Apple, AAPL-US)Apple Healthkit、谷歌(Alphabet, GOOGL-US)Google fit、三星Samsung SAMI等國際大廠所推出的。以蘋果為例,在WWDC 2014大會發表HealthKit健康架構平台,各個app開發商都可依此工具進行開發,而平台可串聯不同app、整合數據。同時,醫療院所與使用者可經由整合追蹤的健康資料,在平台上進行互動。

目前智慧健康產業發展愈趨成熟,前端的感測器不再侷限於舊式的血壓計、血糖機等等,醫療用途的穿戴量測工具樣式多變,如貼片式的體溫計、可持續監測心率的衣服,監測內容也不只侷限慢性疾病,連飲食管理也一併考量進去。但

數據的多樣性和可靠性仍有進步的空間,畢竟人體健康不只靠血糖血壓指數就能斷定,而感測技術也是勢必改進的,數據的可靠性會直接影響使用者對自身健康的掌握度。此外,未來智慧健康產業若要持續成長,除了要考量如何讓消費者可以養成習慣長期使用之外,需提供更完整的後端整合服務,才能真正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知識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