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在剛剛過去週末通過了規模 1.9 兆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導致 10 年期美國國債報酬率再次衝高(一度突破 1.6% ),令隔夜美股市場出現了道指和納指分道揚鑣的走勢。週一( 3 月 8 日),道指收盤漲 1% ,報 31,802.44 點,盤中創下新高,當日收盤價為歷史第二高;標普 500 指數收盤跌 0.5% ,報 3,821.35 點,納指表現最差,收盤大跌 2.4% ,報 12,609.16 點,自 2 月 12 日觸及 14,094.47 點的峰值以來,納指已經累計跌 10.5% ,現已進入回調區域。納斯達克 100 指數與道指更是呈現出 28 年罕見的大分化,分化程度創 1993 年以來新高。
在報酬率上升帶來的壓力下,蘋果(Apple, AAPL-US)、Alphabet 、網飛、亞馬遜(Amazon, AMZN-US)和 Facebook 五大科技股遭重創,收盤跌幅在 2% 到 5% 之間。五大科技股市值共蒸發 2020 億美元。
去年股市大贏家特斯拉(Tesla, TSLA-US)暴跌 6% 。 2 月以來,特斯拉持續下行,距離今年 1 月達到的 900 美元的股價高點已經下跌 37% 。小米( 01810-HK )、理想、蔚來、小鵬等熱門中概股普跌,跌幅在 4% 到 8% 之間。去年表現最佳的基金經理Cathie Wood 旗下重倉特斯拉的 ARKK 基金也跌近 6% ,四個交易日已回調 29.48% 。
散戶抱團股遊戲驛站(GME)飆升 41.2% ,據稱該公司董事會成立了新的發展戰略委員會,有意把這家零售商轉型為一家更注重技術的公司。
受原油價格飆漲和美債報酬率上行影響, A 股市場 3 月 8 日再度上演暴跌行情,三大股指全線下挫,上證綜指跌 2.3% ,深證成指跌 3.8% ,創業板大跌近 5% 。
3 月 9 日開盤,兩市股指低開低走,盤中大幅下挫,滬指一度跌近 2% ,深成指、創業板指跌幅均超 3% ;隨後震盪回升,三大股指跌幅均有所收窄。《巴倫週刊》在報導中也關注到了 A 股市場在去年大漲之後一些其它風險。
一、科技股遭金融股碾壓
與科技股的暴跌形成對比的是,受益於報酬率上升和經濟復甦前景的股票表現強勁,金融股走勢尤其搶眼。中概股普惠財富(PHCF) 3 月 8 日大漲 21% ,OP Bancorp (OPBK)漲 16% ,Broadway Financial Corp. (BYFC)漲 10% ,Great Elm Capital Corp. (GECC)漲 9.7% 。金融股自去年 3 月份股市暴跌以來強勁反彈,現在表現已經超過了科技股,而且經濟重啟、刺激計劃和消費者及企業支出有望增加都將繼續給金融股帶來利多。
以金融股為主的 Financial Select Sector SPDR Fund (XLF) 3 月 8 日漲 1.3% ,自去年股市觸底以來上漲了近 90% ,相比之下,以科技股為主的 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 (XLK)的漲幅為 82% 。
Sundial Capital Research創辦人傑森・戈弗特(Jason Goepfert)稱,利率的變化促使投資者迅速從科技股轉向金融股。《巴倫週刊》發現,近一年來,科技股的總市值相對於金融類股總市值的倍數已降至 5 倍左右,之前為 6.4 倍。
《巴倫週刊》認為,現在買入金融股還為時不晚,原因有兩點。首先,許多市場觀察人士預計, 10 年期美國國債報酬率到今年年底將達到 2% 左右,這對銀行的獲利能力非常有利。只要美國聯準會不大幅升息,銀行的貸款量就不會受到影響。 FactSet 的數據顯示, 2022 年標普 500 指數中金融股的利潤增幅可能達到 12% 。
其次,金融股估值較低,按 2022 年預期利潤計算的本益比比標普 500 指數本益比低 30%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的研究顯示,從過去情況來看,金融股的本益比水平一般和該指數相當。
不過《巴倫週刊》認為,科技領域還是有一些不錯的選擇,在投資者從成長轉向價值之際,甲骨文(Oracle, ORCL-US)(ORCL)、 IBM(IBM-US)、惠普(HP Company, HPQ-US)、慧與(HPE)和思科(Cicso, CSCO-US)等之前走勢落後的老牌科技公司週一均有所上漲。
二、資金仍在流入股市
雖然股市近期表現不佳,但資金還是在流入。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AC-US)的數據顯示,上週投資者向股票基金投入了 220 億美元,目前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中現金只佔 3.8% ,說明基金經理正在將大部分資金投向股市。
數據顯示,約有 60 億美元流入美國 ETF 和共同基金,其餘資金流向了新興市場。但資金並沒有流向成長股,實際上有 25 億美元流出成長股。
但整體而言,資金仍在流向股市。RDM 金融集團(RDM Financial Group)首席投資官邁克爾・謝爾頓(Michael Sheldon)告訴《巴倫週刊》, “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反映了市場對經濟的樂觀情緒,流入 ETF 和共同基金的資金往往會推高股價。 ” 美國銀行的策略師認為,投資者情緒正接近 “ 極端看漲 ” 的水平,這引發了一個賣出訊號。
《巴倫週刊》認為,雖然股市最近可能在清除一些泡沫,但投資者似乎仍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來持有股票,至少就目前而言。
三、 A 股市場去年大漲後漲幅可能縮小
中國股市在過去一年快速上漲之後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牛年開市以來, A 股市場風格開始劇烈轉換,除了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巴倫週刊》還對信貸緊縮和地緣政治方面的風險作出了提示,並認為交易所交易基金iShares MSCI China可能不會再出現去年 41% 那樣的漲幅。
中國可能會收緊信貸環境。Pavilion Global 的分析師指出,在中國實施通過出口和國內消費推動經濟成長的 “ 雙循環 ” 計劃之際,信貸成長可能放緩,大宗商品需求也可能放緩。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稱,房地產市場泡沫比較大,可能給金融業乃至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帶來威脅。原財政部長樓繼偉近日也在談到債務問題時指出,要必須優化財政支持方式,避免過度依賴赤字和債務,防止過度投資產生的負面效應。
《巴倫週刊》同時指出,中國正在大力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TS Lombard 經濟學家羅利・格林(Rory Green)稱,中國晶片公司可能會得到大量財政支持,需求也有保證,中國在價值鏈上的上升速度可能會超過目前一些人的預期。此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也可以幫助中國減少對美國供應鏈的依賴。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