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鈉離子電池:不使用稀有金屬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日經技術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日經技術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鈉離子電池:不使用稀有金屬

最近更新時間: 15 October, 2015

 
展開

【日經BP社報導】有著“後鋰電池”之稱的鈉離子電池最近成為關注的焦點。這種電池的特點是不使用稀有金屬,只使用通常的材料。曾被視作看家本領的日本電池產業能否借此重振雄風?

稀有金屬

2010年,釣魚台海域發生中日撞船事件後,中國開始從實質上限制稀土金屬出口。稀土金屬是混合動力車用電動機和有機EL顯示器等高科技產業必不可少的資源,也被稱作“產業的維生素”。

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稀土金屬生產國開始限制出口,採購危機隨之出現,稀土金屬價格飆升。磁鐵使用的釹和鏑的價格在2011年7月達到頂峰,是2007年的30倍以上(瑞穗實業銀行產業調查部的調查結果)。不僅是日本,全世界的企業都遭受了沉重打擊。

鈉離子電池

危機尚未結束

之後,隨著回收再利用技術和不依賴稀土金屬的產品開發的進步,中國的稀土金屬價格逐漸回落。2014年,世界貿易組織(WTO)認定中國實施的出口限制違規。2015年1月,中國政府做出了撤銷出口限制的決定。

但稀土金屬等稀有元素的危機並未就此結束。稀土金屬只是31種稀有金屬中的一部分,其他元素也完全有可能遇到出口限制之類的問題。

鋰也是一種常用的稀有金屬,主要應用於電池。開發鋰電池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手機和筆記型電腦對於高容量、小型電池的迫切需求。1991年,SONY在全球率先實現了鋰電池的商品化,橫掃了整個市場。不僅是移動設備,還得到了固定式電池和車載電池等廣泛用途的採用。富士經濟預測,到2018年,全球鋰電池市場將擴大到2兆日元的規模。

日本的鋰全部依靠從南美等地進口。隨著市場擴大,確保未來資源供應和成本問題逐漸顯現。而且,鋰電池除了鋰之外,還使用另一種稀有金屬—鈷。NTT設施綜合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利用現行技術生產1輛純電動汽車(EV),大約要使用20kg的鋰和大約40kg的鈷。即便把全球的產量都供應給EV,每年產出的鋰只夠700萬輛車使用,而鈷僅夠100萬輛車使用。隨著再生能源的普及,如果大型蓄電池的需求增加,資源枯竭和價格暴漲不可避免。

面對這種情況,政府不能袖手旁觀。作為國家的危機管理措施,開發擺脫稀有元素依賴的技術—從2008年開始,日本啟動了名為“元素戰略項目”的全國性研究項目。後鋰電池的開發也是項目之一。

該項目提出用鈉來替代鋰。在元素週期表上,鈉就在鋰的下方,性質與鋰相似。鈉最大的好處是在海水等資源中含量豐富,是“取之不盡”的元素。

不過,鈉離子電池的開發卻長期不受關注。“用鈉做電池,根本行不通”,儘管材料的性質與鋰相似,但材料化學專家之間依然存在這種認識。離子電池是利用離子在正極與負極之間的移動進行充放電的。在這個過程中,離子需要順暢地進入正極與負極的材料之間。鈉離子的體積大約是鋰離子的兩倍,很難進入電極材料,按照一般觀點,鈉離子無法在實用中實現充放電。因此,直到1990年代,研究人員都幾乎忽視了鈉離子電池。

然而,日本的研究人員顛覆了這一固有觀念。2009年,隨著材料開發的進步,鈉離子電池的開發穩步推進。東京理科大學教授駒場慎一(當時為副教授)的研究小組,通過在負極使用碳系材料,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實現了鈉離子電池的重複充放電。打破過去10次左右的充放電極限,開發出了可以重複使用幾百次的電池,為實用化開闢了道路。

以這項研究為契機,全球掀起了研究鈉離子電池的競爭。論文數量在2009年之後快速增加。“全球發表的論文數量估計是以前的幾百倍”(駒場教授)。

鈉離子電池有三大優點

一是原料成本低。不僅不使用鋰、鈷等稀有金屬,而且通電的基板可以使用鋁,而不是銅。因為不使用高價材料,所以“與鋰電池相比,成本至少可以減少1成,順利的話可以減少3成”(駒場教授)。

二是可以沿用現有的生產程式。鈉離子電池的工作機制與鋰離子電池相同,電池企業的現有生產設備可以直接用來生產鈉離子電池。因為基本不需要設備投資,所以各家企業容易將其作為替代電池開展生產。

後鋰電池
圖:東京大學研究所的山田淳夫教授等人開發的負極的示意圖。由鈦(紅)和碳(灰)組成的片狀物質

三是可以快速充放電。駒場教授說:“在原理上,鈉離子電池的充電時間可以縮短到鋰離子電池的1/5。”只要實現了快速充電,自然就能縮短EV的充電時間。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山田淳夫等人的研究小組發現,鈦和碳製成的片狀化合物會吸附、釋放大量的鈉離子。以這種化合物為電極試製的電池,即使反覆進行快速充放電,性能也不會劣化。山田教授預測:“鈉不會馬上取代鋰,而是會在適合其特性的用途,作為鋰的一種替代品,逐漸得到採用。”

企業在暗中持續開發

為了使具備上述優點的電池實現商用化,很多家民營企業正在進行開發。例如,住友電氣工業在2013年開發出了即使電池內部溫度較低也能工作的鈉離子電池。因為無需散熱空間,所以體積成功縮小到了鋰電池以下。目標是應用於住宅用蓄電池和純電動汽車。

豐田雖然沒有公佈消息,但估計也在一直在為HEV和PHEV開發鈉離子電池,作為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的替代品。在2015年5月召開的日本電氣化學會的電池技術委員會上,該公司的電池研究部宣佈,為鈉離子電池的正極開發出了新材料。

三菱化學一直在與東京理科大學的駒場教授開展合作研究。“具體名稱不能透露,包括海外企業在內,共有4、5家企業正在參與合作研究”(駒場教授)。

鈉離子電池雖然是企業競相開發的熱門,但也存在課題:電池中儲存的能量比鋰電池少。因為鈉比鋰重,所以同樣重量的電池,鋰電池的容量更大。經過近些年的開發競爭,鈉離子電池的儲能量達到鋰的90%,已經可與之並肩。不過,駒場教授說:“如果沒有新的突破,實用化很難。不過我認為是可以實現的。”這樣說的原因是,鈉離子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可使用的材料種類繁多。

鐵、錳、鎳、碳等等,不僅可使用的材料多,而且,通過以不同的比例,或在不同溫度下進行混合,電池的性能會發生改變。鋰電池的材料經過了30年的優化,而鈉電池掀起研究競爭才不過5年左右,自然隱藏著巨大的可能性。

從鉛電池、鎳氫電池到鋰電池,電池產業一直被視作日本的看家本領。但近年,在南韓等地的企業的衝擊下,日本廠商的佔有率正漸漸流失。鈉離子電池作為新一代電池贏得了關注。為了不使用稀有金屬,在國家戰略的層面上實現危機管理,也為了讓日本的電池產業重返世界巔峰,鈉離子電池的商用化進程正在加快腳步。(文/島津翔)

日經技術在線》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日經技術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日經技術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WP RSS Plugin on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