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一場雙 11,賠了數十萬!」中小店家為何抱怨難賺錢?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一場雙 11,賠了數十萬!」中小店家為何抱怨難賺錢?

2021 年 11 月 11 日

 
展開

雙 11 正在失去它在一些商家眼裡的魅力。大品牌的產品,價格有錨點,日常即使有優惠,也很難低到五折及以下。雙 11 大幅度優惠後,消費者傾向於在這時集中囤貨。因為成本結構、品牌營運考量、贈品小樣加持,大部分大品牌在大幅度讓利的情況下依然有得賺。

但對於一些中小商家來說,雙 11 並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以前還寄望於賠本賺流量,因為雙 11 帶來的用戶能為日後的轉化回購做點貢獻。如今,賠本依舊,轉化的作用卻越來越弱。具體來看,在電商平台,中小商家不僅面臨著整個電商生態流量下滑、雙 11 對用戶的吸引力下降的現狀,直播帶貨崛起之後,還要面臨被大主播直播間搶流量的困境。上不了大主播直播間,退而求其次用中小主播帶貨,賺的依然趕不上賠的。而轉戰短影片平台做電商也不容易,不花錢投放流量,營業額上不去,一旦投放,投入產出比依然讓人費解。

在雙 11 這樣的大促銷裡,參加活動賠錢,不參加也賺不到錢,被規則所困、被流量禁錮、被低價綁架,中小商家陷入迷茫。

“ 一場雙 11 ,賠了數十萬 “

商家志誠從 2020 年底開始,陸續在幾個電商平台和短影片平台都開了旗艦店,經營養生茶。他今年報名參加了淘系雙 11 活動。根據平台規則,商家必須給出大幅度的優惠,他最後設置了店內部分產品買二送一,有的打六折。因為類目競爭激烈,他的產品沒有進入到主會場。

“ 我們店參加了雙 11 後,訂單倒是稍微多了一點,但最終價格是在店優惠幅度的基礎上疊加跨店滿 200 元減 20 元(人民幣,下同),如果算上用戶參加活動獲得的優惠券,以及 13% 的稅,這些加起來已經是賣一單賠一單了。 “

但他坦言,沒辦法,在平台上做生意,就得按照平台的規矩來,要不然新顧客看到店鋪最近 30 天沒有銷量,也不會下單。志誠曾經做過商家服務,根據他的經驗,做電商的帳要這麼算:假如一個商品出廠價 20 元,由於在電商銷售過程中還有包裝、倉儲、物流、退換貨、渠道傭金、廣告費、增值稅、人工等費用,最終加價率要大於 1:5 的比例,想賺錢就得賣 120 元。但一件售價 120 元的商品,雙 11 大促五折後賣 60 元,即使不算人工、增值稅、廣告費等攤銷成本,每單至少賠 10% 。

他算了一下,今年雙 11 ,他的店鋪賠損數額大概會在成交額的 10% 以內。 “ 我就勉強把這個當成遵守平台文化需要付出的代價吧。 “

另一名商家飛魚在某短影片平台上做電商。去年雙 11 前,他參與了平台大促銷,結果賠慘了,今年他果斷逃離雙 11 。當時,商家參與活動,平台會給予補貼,但提供的商品必須是全網最低價,而且要提供至少一萬件庫存。“ 我們賣的是 10 來塊錢的零食和生活日用品,找廠商談好合作,平台審核透過後,商品由平台找主播來賣。我們有不少東西原價十幾塊錢,平台補貼了十塊,用戶只需要花幾塊錢就能買到。 “ 他回憶。

某一天,可能是有多個主播同時在播,飛魚的店鋪訂單開始暴漲,當天就賣出去 40 多萬單。突然之間爆單,平台又要求保證五分鐘回覆率、 48 小時內發貨,他只能雇了 20 多個臨時客服,廠商那邊也開始臨時雇人發貨。“ 當時打印訂單的機器 24 小時不間斷工作,壞了好幾台,即使這樣,也沒能在 48 小時內把 40 萬單貨發出去。平台還扣了我們的信譽分,罰了五六千塊錢。 “ 他說。

飛魚激動地以為接下來幾天也是這樣的情況,結果第二天竟然沒訂單了。緊接著,問題又來了。因為東西便宜,廠商找了便宜的物流公司,包裝盒上也極力壓縮成本,很多零食到了用戶手裡已經壓得不成樣子,很多人直接拒收或退貨。後來一算,那一場有 40% 的退貨率。也有簽收了的用戶找店鋪客服投訴零食口味不好、數據線充電時斷時續。沒辦法,飛魚在活動期間還緊急下架了幾款賣得好但投訴多的產品。

“ 有的品類訂單多得發不過來,有的壓根沒有賣出去之前備的 1 萬件貨,還不算退貨。 “ 他說, “ 很多蛋糕類食品保質期都很短,那些東西基本上都砸在廠商手裡了。最後我們跟廠商弄得也挺不愉快。 “

剛開始,飛魚是算過帳的。一個賣 11 塊錢的耳機,廠商報價 8 元,平台收 2% 的服務費,主播拿 1% 的抽成,按原計劃,他能有 1 塊多錢的薄利,單量足夠大的話利潤可觀。但實際跑下來,除了退貨,再加上 13% 的稅點,最後一算帳,他倒賠了五六十萬元。

事後覆盤,產品不行、瞬時單量太大是主要原因。“ 產品方面,沒辦法答應備貨、不能保證 48 小時發貨、價格不夠低的廠商最終都沒能入選,最後找的都是稍微小一點的工廠,賣的都是不太好的品牌,其實就是劣幣逐良幣。選品的時候,廠商證照齊全,給我們寄過來的樣品也沒問題,很多東西短時間內我們也沒法判斷品質。 “ 另外,飛魚也承認,有一款數據線和一款耳機,廠商給的報價就是 8 元,這個價位也不可能有什麼高品質產品。

每年雙 11 ,在平台耀眼的成交額和大主播們赫赫戰績的光環背後,像志誠和飛魚這樣賠錢的中小商家不在少數。

為什麼賺不到錢?

中小商家寄希望於雙 11 ,大幅地是因為他們日常經營狀況也不理想。志誠去年底一開店就遇上了 “ 電商蟑螂 “ ,也就是所謂的職業打假人。他們投訴店鋪,理由是產品包裝上用了不合理的宣傳說法, “ 商品在淘系裡面是要養的,要有 30 天銷售記錄、買家秀、用戶提問和回答,一個頁面好不容易累積起來,一旦下架就被清空了。 “ 他表示,現在開新店的難度越來越大。

為什麼電商平台處心積慮 “ 過節 “ ,使盡渾身解數吸引用戶,一些參加了雙 11 的中小商家卻抱怨 “ 賺不到錢 “ ?

縱觀這幾年的電商發展,首先,整個淘系的流量在下滑。 “ 我們最開始給淘系做服務時的講法是,商家出一半流量,類目出一半流量, 2020 年初已經變成了商家出 3 / 4 的流量,類目出 1 / 4 的流量了,因為平台手上的流量也在下滑。 “ 志誠說。本來流量就少,再加上,淘系內部的流量也在 “ 打架 “ 。因為直播帶貨的盛行,大量用戶都去薇婭、李佳琦等大主播直播間了,逛淘寶的人很少,不上直播間的店鋪流量也很小。對於中小商家來說,上大主播直播間選品門檻太高,坑位費太高,選擇店鋪自播或小主播帶貨同樣踩坑不斷。

志誠曾嘗試在某頭部短影片平台做店鋪自播,店鋪日成交額在 3 萬元以下時,一切相安無事。一個多月後,店鋪每天能賣到 5 萬元後,營業額就上不去了。他發現,不去花錢投廣告,就算店鋪有粉絲也沒流量。他總結,在人家的場子裡做生意,不交 “ 保護費 “ 是不行的。但投放資訊流廣告也不是長久之計,一旦投放停下來依然賣不出去貨,折算下來投入產出比並不理想。

“ 我們也找過十幾個短影片平台主播做直播帶貨,投產比僅僅有 1 : 0.3 。有一次我們找了一個小主播,坑位費 3 萬元,最後賣了不到 12,000 元的貨,還要扣 25% 的傭金。我們算過帳,找一個主播賣貨,賠損在 10% 以內都算不錯了。 “ 但如果不賣就沒有銷量,店鋪連基礎數據都沒有,根本養不起來。不到一年時間,志誠已經賠損超百萬元了。

另外,雙 11 這樣的大型節日的流量也在下滑。海豚社聯合創辦人那明遠分析,現在電商過的節太多,讓人麻木了,而且用戶都知道薇婭、李佳琦直播間的東西是最便宜的,平時看直播就能買到低價商品,不需要等到雙 11 ,所以近年來雙 11 購物的用戶量也在下降。

具體到雙 11 ,很多中小商家的回饋是: “ 不參加活動是等死,參加了是找死 “ 。因為參加活動就要有打折優惠、廣告費,找主播有坑位費、傭金,本身的產品都不怎麼賺錢,參加了大促銷賠得更慘。“ 電商平台的雙 11 跟大型商場店慶打折一樣,老品牌或大店能獲得流量,新品牌和小店鋪只能是重在參與。況且,好多大品牌每年雙 11 都是衝業績的時候,平台肯定是優先大金主。 “ 志誠說。前幾年,一些參加雙 11 的中小商家也賠錢,那時候大家講的故事是賠本賺流量。但現在很多商家發現,賠本也賺不來流量了,雙 11 “ 割肉 “ 帶來的用戶,日後並沒有明顯的回購。在這樣的情況下,飛魚選擇了逃離雙 11 ,志誠還在靠賠損苦苦維持。

中小商家的出路在哪裡?

在那明遠看來,算不過來帳的商家,可以不參與雙 11 ,大商家有資本賠本賺流量,況且很多品類的利潤結構不一樣,比如化妝品,成本低、品牌溢價高。 “ 參不參加雙 11 ,要看商家的目的是什麼,是銷量、利潤、影響力,還是清庫存,如果為了清庫存和影響力還可以,但想要追求利潤,難度很大。 “

未來,中小商家該如何擺脫困境?不寄希望於大促銷,老老實實練功,是多位商家的共識。很多商家發現,現在做電商,以前的很多邏輯行不通了。

中小商家未來的出路之一是:改變規模思維和用戶思維,轉向利潤思維。進一步解釋,公司首先要賺錢,要先保證活下去。以前那種先低價引流,等著將來賺錢的方式現在不適用了,實際上,商家要從低價轉到高價上很難。所以,商家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要漲價,守住價格,否則品牌就沒了。 “ 真正喜歡某個產品的人不會再在意它的價格,過分在意價格的 ‘ 羊毛黨 ‘ ,商家也很難從他身上賺到錢。 “

此外,站內找不到流量,很多商家開始將眼光拋向站外。“ 最近半年來,我們跟一些注重養生的 KOL 合作推出產品評測。他們和粉絲之間會進行有溫度的溝通。我們更希望透過這些有影響力的 KOL ,跟我們的用戶真正接觸。 “ 志誠總結。

7 月份就有一個社群意見領袖,在自己 DIY 的養生用品裡用了志誠家店鋪的產品,當天,志誠的天貓旗艦店就增加了兩千多進店用戶。志誠發現,這樣的投放的效果不錯,但難的是找到對的 KOL, “ 未來我們打算先培養一些鐵粉,跟他們共同創作,打磨產品。 “

志誠的另一個苦惱是,他在各平台之間有點 “ 精神分裂 “ 。店鋪要遵守淘系運作規則,但真正跟用戶去溝通、建立認知是在別的平台,他要被兩個以上的平台約束著。小紅書不能掛淘寶連結,短影片平台不投資訊流會被限流,不同平台的用戶在意的產品維度不同,他需要熟練掌握各平台的特性。商家也要知道,看直播買東西用戶容易衝動消費,退貨量很大,另外,直播賣貨對品牌塑造的價值不大,因為用戶認可的是 KOL 。

拿到流量後,普通商家更重要的一步是做 “ 私域流量 “ ,即把電商平台上的流量導出來,轉移到品牌自己的社群,甚至個人社交帳號上。因為私域流量粘性更高、更穩定,也更具商業價值。打磨好產品、告別價格戰、和目標用戶建立深度關聯,不一定能讓新品牌徹底 “ 破圈 “ ,但或許能讓身陷泥潭的中小商家看到一線希望。電商前路漫漫,他們只能摸索前行。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