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電統計,台灣陸域及離岸風力發電於 2022/11/30 凌晨 3 時 20 分突破 1,023MW(百萬瓦),為台灣風力發電首度「穩定」突破1GW(10億瓦),上午近6時發電尖峰達到歷史紀錄的 1,167.9MW;並維持約 15 小時。政府宣示今年底台灣將建立 200 支風機,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目前已建起約 180 支。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發展新能源以取代以往高污染的發電方法(例如:燃煤、核能等),已是各國政府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而對於台灣而言,由於許多「地利」的因素,使得「離岸風力發電」特別成為了市場所關注的新能源解決方案之一,相關概念股也因此具有中長期的偏多發展方向。
那究竟什麼是離岸風電?我國有哪些離岸風電的優勢?相關離岸風力發電概念股又有哪些?跟著本文一一揭曉!
離岸風電是什麼?
離岸風力發電(Offshore wind power),或簡稱為「離岸風電」,是指在海上(通常位於海底地形是大陸棚之地區)建設離岸風電廠,利用風能推動大型的扇葉,從而利用扇葉轉動產生的動能,最後轉換成電能而進行發電。「離岸風力發電」之所以會特別從「風力發電」領域被獨立拿出來討論,是因為其擁有許多陸上風力發電所沒有的優勢與潛力:
- 正常情況下,海上的風力資源較陸上豐富、風向也比較穩定,使得在同樣時間內,離岸風力發電可以比陸上風力發電來得更有效率,即產生較多的電能。
- 因為扇葉轉動時通常會有很大的噪音,離岸風電廠設置在海上的特性,可以使離岸風機設施遠離人群密集地區,如此一來,社會對於這類的鄰避設施(指造成負的外部性的設施)反彈也會比較小。
關於離岸風力發電電能的發電原理與種類,股感站上有一篇精美的圖卡,筆者於此附上連結供讀者參考。若對於離岸風力發電還沒有很明確概念的投資朋友,建議可以先參考圖卡內容,再回來此篇產業評析的探討,相信對於您的吸收與理解將更有幫助!
離岸風電產業鍊(台灣)
我國離岸風力發電產業從上游的原料(鑄件、水下基礎、扇葉鋼板、各式零件)、到中游工程、營運統包、下游的風場開發業者,整體架構完整、分工明確。本章節將一一予以介紹。
離岸風電上游 — 原料(鑄件、水下基礎、扇葉鋼板)
要建立一個離岸風電場,主角當然就是離岸風機,也就是大家可能有在海邊、近海處所看到的類似「紙風車」的超大型發電設備。不過要做出這種巨大的機械設施,需要的功夫可不少!除了海面上大家看到的扇葉部分需要的鋼筋材料之外,馬達、變壓器、甚至是海床上負責固定整個風機的水下基礎基地,都需要各種原料的投入。因此台灣離岸風力發電上游產業可見很多的鋼筋廠、機械廠、零件廠等。
離岸風電中游 — 海事工程、營運統包
當離岸風機已經生產完畢後,要把這類大型的機械「種」到海床上也是一門學問。位於離岸風力發電產業中游的廠商,就是一些海事工程、營造統包的廠商。這些廠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上游業者做好的離岸風機,能夠順利的坐落在適合的場域上,並準備開始發電。
離岸風電下游 — 風場開發、發電營運
位於離岸風電產業下游的廠商,第一類屬於風場開發領域。白話來說,這些廠商的功用,就是透過地點選擇、環境調研等篩選過程中,針對潛在風場的潛能、效益、財務規劃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旨在連結上、中游的「供給」與下游的「市場需求」,使得整體離岸風力發電供應鏈能夠完整投入生產並產出商業價值;第二類則是發電營運業者,這些業者是透過上游生產的離岸風機,來直接產出電力。目前台灣在離岸風力發電的綜合型發電營運業者是台灣電力公司,屬於國有企業。
圖一:離岸風電產業上、中、下游圖示
離岸風電優勢
離岸風力發電產業在台灣之所以在近年開始蓬勃發展,是因為許多「地利」與「人和」的因素。筆者於此節將針對我國發展離岸風電的優勢條件做整理。
地理環境面 — 台灣海峽的廣大大陸棚是離岸風場的理想場域
從前文中可以看到,離岸風場的建立,最理想的狀況是在海水深度不深、海地地形平坦的大陸棚(continental shelf)地形。雖然在我國東部面臨太平洋的海域地形都是坡度陡峭的海底地形,不過西部的台灣海峽卻擁有廣大的大陸棚。事實上,根據研究機構的評估報告,未來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 20 大離岸風電場中,有 16 個場域都座落於台灣海峽中,這也不難想像為何許多外國機構都爭相想要前來台灣投資離岸風力發電。
政策面 —— 自 2017 年開始發展,2019 年台灣就已躋身世界前 10 離岸風電國
我國行政院在 2016 年提出政策,致力於打造綠能、低碳排放的環境,並全力落實在 2025 年前實現非核家園的目標。經濟部也針對此方針做出具體規劃,目標在 2025 年前,我國再生能源發電量要占國內總發電量的 20%,並優先推動具發展潛力之離岸風電(離岸風電設置量目標為 5.7 GW)同時利用內需市場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產業價值。
回顧我國離岸風電發展歷史,台灣從 2017 年才開始發展離岸風力發電,在 2016 年時全年的離岸風力安裝容量甚至都還是「零鴨蛋」,相較於在 1991 年就開始發展離岸風電的丹麥、歐洲等國,起步的算是非常非常之晚。不過就是因為政策面的大力扶植,截至 2020 年,台灣就已躋身世界前 10 離岸風電國。
圖二:2020 年全球離岸風機安裝容量( 百萬瓦 )排行。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作者整理
離岸風電概念股
既然離岸風力發電市場如此龐大,那台灣究竟又有哪些離岸風力發電概念股呢?筆者綜合市場資訊,並以上、中、下游作為區分,為投資朋友整理以下台灣股市中主要的離岸風力發電概念股,供投資朋友參考:
台灣離岸風力發電概念股 | ||
分類 | 產品 | 股票(股票代號) |
上游
|
水下基礎 | 中鋼構 (2013-TW)、新光鋼 (2031-TW)、世紀鋼(9958-TW) |
發電機 | 東元 (1504-TW)、大同 (2371-TW) | |
鑄件 | 永冠-KY(1589-TW) | |
其他原料 | 螺栓:恒耀 (8349-TW) 與春雨 (2012-TW) 變流器:台達電 (2308-TW) 風電電纜:華新 (1605-TW)、唐榮 (2305-TW) 連接器線材:信邦 (3023-TW) |
|
中游
|
海事工程 | 台船 ( 2208-TW ) |
營造統包 | 中鼎 (9933-TW) | |
下游 | 風場開發 | 上緯投控(3708-TW)、中鋼(2002-TW)、力麗(1444-TW) |
表一:台灣離岸風力發電概念股。資料來源:鉅亨網,股感知識庫整理
離岸風電現況
風力發電再突破 1GW,穩定維持約 15 小時
2025 預計將能達成發電目標
2021 年台灣電力公司幾個重要風場開發案,包含:示範風場(109 MW)、允能一期風場(320 MW)等都已經如期完工,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在 2022 年至 2025 年還會繼續完成幾個獲配的潛力離岸風力發電場(海能、允能二期、彰芳、西島、 中能、大彰化東南、大彰化西南、大彰化西北、 海龍二號、海龍三號等 10 座風場)預計可以如期達到 5.7 GW 的離岸風力發電量目標,在政府大力扶持、施工進度也都如期的情況不變的條件下,整體產業未來成長動能仍看多。
離岸風電未來展望
風場的維護
離岸風場固然有其優勢,不過在投入大規模生產之後如何延續、維護風力發電設備,將成為離岸風力發電產業未來的一個難題。尤其是對於台灣來說,台灣海峽是每年許多熱帶氣旋的「必經之地」,我國的風機平均壽命大概為 20 – 25 年,對於這些造價如此高昂的「海上怪獸」,斥資上億元,花費數時才打造出來的風機,若只能短短運作幾十年,想必是沒有辦法最大化其經濟效益的。展望未來,如何有效延長風機的運轉壽命、降低維修、運營的成本,將是相關廠商在致力提高毛利時,必須面臨的一大難題。
💡【延伸影片】>>>台灣的風電相關公司有哪些?台灣為什麼要發展風電?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