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你害怕 All in 的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為何不該「逢低買入」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你害怕 All in 的風險嗎?研究告訴你為何不該「逢低買入」

2021 年 8 月 29 日

 
展開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 All In 投入市場,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去年疫情,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入,該有多好啊!現在已經翻好幾倍了 。

預留股市加碼金逢低買入,和我們之前強力推薦的「不管 3721 他奶奶的馬上直接 All In 」比起來。到底誰比較好呢?

清流君!是你說分批進場輸給了單筆投入,可是你要我現在直接 All In 我真的不行!我要等股市稍微下跌、回調之後,再單筆投入才比較安全,現在真的太高了~不行! 我要等股市下跌再 All In !

因為損失趨避的關係,人們仍可少賺 100 萬,也不願看到帳戶虧損 100 萬,所以才會萌生這種等股市下跌再逢低買入的心態,因為在股市高點單筆投入真的還滿違反人性的,所以不如把錢留著等股市大跌再投入。

這樣我就不用吃到之後下跌造成的虧損了,而且等大跌再投入的尾部風險還可能比較小,因為股市已經大跌了,之後再連續大跌的機率可能會比較低,我真聰明!

逢低買入的策略只要當股市創新高的時候,就會變得好像非常可行,很多人原本該投入市場的錢,都會選擇留起來當加碼金,除了剛剛講過的會害怕虧損以外,也可能是因為太貪心了,想說等大跌再進場可以賺更多,甚至是在大跌時另外開槓桿借錢投入想一次賺取大量的超額報酬。

因為就過去經驗來說,像是在 2008 年金融海嘯、去年疫情股市大跌,保留現金或開槓桿一次 All In ,到現在的績效真的很不錯。但是想要逢低買入就代表會保留現金,只要有保留現金就會有機會成本的產生,所以我們必須思考看看:

逢低買入為我們帶來的利益,有沒有超過保留現金產生的機會成本呢?
保留現金的機會成本就等於在現在馬上 All In 的報酬。

所以我們就來比較一下保留現金等股市下跌再 All In 和在現在馬上 All In 的績效差異。

研究中調查了兩大指數:MSCI 全球股市和排除美國後的國際股市。另外還加上六大國家的股市指數,包含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洲、日本。表中是全球、國際股市和六大國家分別對應的全市場指數,股市報酬都有含股息再投入。

研究說明

研究中採用以月為單位的滾動十年報酬來做比較。單筆投入指的就是在最一開始滾動的的那個月份直接把錢通通 All In 股市。那逢低買入呢?分成兩種:( 1 )等待股市大跌 10% 後再一次 All In ,( 2 )等股市大跌 20% 之後再馬上 All In ,所以沒有等幾 % 下跌、分幾批進場的問題。保留的現金在等待投入期間會放在美國一個月國庫券當中賺取利息。

單筆投入和逢低買入的比較基準點,都是在同一個滾動十年期間內做比較,也就是在滾完 10 年結束後,往回看兩者的總財富累積和總報酬,看誰比較高?然後高出多少。

實證結果

首先我們要看的是表三:每一個市場當中所有期間的平均表現情況。

不管等股市大跌 10% 還是 20% ,「BTD 逢低買入」的平均年化報酬都輸給了「LumpSum 現在馬上就 All In 」,而且想等跌愈多時再進場,年化報酬就輸得愈慘 (除了澳洲以外),等跌 20% 再 All In 比等跌 10% 還慘。

  • Spread( 10% ):年均報酬落後單筆投入的幅度(等 10% 下跌逢低買入)。
  • Spread( 20% ):年均報酬落後單筆投入的幅度(等 20% 下跌逢低買入)。

那全球股市呢?

馬上 All In 有 56% 的時間贏過了「等 10% 下跌再逢低買入」,年化報酬平均多贏了 0.6% 。這結果比之前介紹過的分批進場落後的 0.38% 還要更差啊!那等 20% 下跌再逢低買入呢?結果更慘!有 70% 的時間都是輸的,平均年化報酬多輸了 2.2% 。

  • Outperformance:「單筆投入」落後「逢低買入」的頻率。

所以說想等股市跌愈多,背後的機會成本就愈重,因為持有現金的平均時間會被拉得更長,更容易錯過報酬,從風險調整後的報酬來看也是一樣( 0.35 < 0.34 < 0.28 ),通通落後馬上 All In 全部一次投入。

  • VAR:風險值,代表單位期間內在給定的信心水準下的最大損失(月、 95% )。
  • CVAR:條件風險值,代表單位期間內在給定的信心水準下的平均最大損失(月、 95% )。

但是逢低買入的風險值相對較低,在 95% 的信心水準下,每月的最大損失 VAR 和平均最大損失 CVAR 會比較小。這不難理解,因為逢低買入的現金持有時間會比較長,不過背後的代價就是錯過報酬,這是一種非常不划算的交換。

那美國股市呢?

結果也是一樣,而且在美國股市直接 All In 贏得最多,等 10% 下跌再 All In 平均多輸了 1.44% ,有 53% 的時間都是輸的。那等 20% 下跌呢?更慘!落後差距擴大成 3.4% ,而且有 63% 的時間都是輸的。

因為美國股市在過去表現得非常強,所以在美股逢低買入的績效會比全球股市還要更加落後,保留現金的機會成本就更重。

再來我們特別分析一下日本股市的情況

因為從 1990-2020 年日本股市的報酬落後美國一個月國庫券,逢低買入策略的現金部位會放在美國一個月國庫券當中停泊。

這種情況造成了逢低買入贏的時間高於了 50% ,可是重點來了!就平均年化報酬和風險調整後報酬,還是馬上 All In 表現得最好,而且在日本股市逢低買入的 VAR 和 CVAR 的優勢,和其他國家相比是來得更差的。

所以整體來看單筆投入的績效絕對輾壓逢低買入

不過我相信可能會有人想說,逢低買入通常都是股市創新高時才會使用,高點才會特別想保留現金。

真的嗎?因為我從去年做 0050 影片時,就有人在喊台股 12,000 很高,到現在一路漲到 17,000 ,這段時間我還是一直看到有人在喊高點,這種恐高症的現象好像永遠都是現在進行式。

不過為了做到最嚴謹的分析,所以還是要特別給逢低買入一次天大的機會,看他究竟能不能反敗為勝?

我們把當股市的「含息總報酬創新高」後的時間點特別抓出來,也就是要來好好稽查一下圖上紅色點點的地方,看看當股市創新高後,在紅色點點的時間點,選擇保留現金等股市下跌再 All In ,看看十年之後的報酬,會不會比在這個時間點不管 3721 直接 All In 來得好,所以接下來看的研究數據都是針對股市創新高的結果

實證結果:股市創新高

當全球股市創新高後,選擇當下馬上 All In 會怎樣呢?

結果還是穩穩贏過「保留現金逢低買入」,而且想等 20% 下跌再投入的勝率只有 33%

所以說身為一個指數投資人,在全球分散投資的情況下,管他股市創不創新高?最好的資金投入方式就是現在立刻馬上一次通通 All In ~不要等!因為股市每天的預期報酬都是正的,而且全球股市創新高的頻率是最高的,想等股市大跌再進場,只會錯過報酬

再來我們看看創新高頻率第二高的美國股市

而且美股在創新高後,一年內下跌超過 10% 的頻率只有 1.14% 啊,在這種情況下,用屁股想也知道,在股市創新高後馬上 All In 的績效絕對輾壓逢低買入,無論年化報酬還是風險調整後報酬,通通都是贏的!

就算是在日本股市創新高時,選擇馬上 All In 還是贏過逢低買入,而且更誇張的是!單筆投入贏的頻率,從剛剛的不到 50% ,到現在卻高達 60% 了,在創新高後馬上 All In 的表現得竟然更好啊!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是因為日本股市在早年瘋狂連續創新高的原因。

看完以上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非常簡單的結論

單筆投入 > 分批進場 > 逢低買入。
而且想等跌愈多再 All In 就愈輸得愈慘。

為什麼當股市創新高後,不 All In 選擇保留現金,會表現得這麼差啊?很違反直覺!其實不難理解,因為股市創新高不代表現在的股市就是最高點,換句話說就是,創新高之後不一定會下跌,現在這個時間點是創新高沒錯,可是如果從未來往回看現在,可能就只是個低點而已,就像我們現在往回看去年台股 12,000 點一樣。

當美國股市創新高後,在一年內下跌超過 10% 的頻率,只有 1.14% 。
那當全球股市創新高後呢?在一年內下跌超過 10% 的時間,只有 2.12% 。

其他市場也是低到不行,這是非常嚇人的結果啊,也就是說當股市在創新高之後,很多痴痴等待的投資人,想等股市大跌 10% 再進場,通常等來的卻是股市連續大漲、錯過報酬。

而且股市其實還滿常在創新高的, 10 個月裡面差不多就有 2 個月在創新高,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常常聽到:一堆老師或韭菜總是在喊現在是高點的原因。

我相信在座的許多讀者,很多都是因為近期股市走一個大多頭,剛進場不久,經歷過的股災可能只有去年疫情的短暫股市大跌,然後不到幾個月就快速反彈、瘋狂上漲。

因為近因偏誤的關係,人們會傾向放大最近觀察到或發生的事情,大家就會覺得,等股市大跌再 All In ,感覺可以很容易賺到超額報酬。可是當我們盡可能回顧最遙遠的歷史,做到最詳細的稽查時,你會發現逢低買入是不太可能賺取超額報酬的,去年疫情只是一個很罕見的特例。

而且就算你真的想要等股市大跌再 All In ,像是在去年三月疫情剛爆發時,市場極度悲觀,大家都在逃命的時候,你真的敢把錢全部投入市場嗎?不然就是太貪心,想說等跌多一點再進場好了,結果突然之間!股市就馬上快速反彈到現在,然後這筆錢就一直乖乖待在場外等到天荒地老了。

每個人都可以看後照鏡開車,幻想逢低買入可以很容易大賺錢,可是只要你回想當時疫情爆發時,你根本不知道那時候股市會繼續大跌五成還是會快速反彈,所以千萬別犯了後見之明這種很愚蠢的偏誤。

如果害怕股市風險不敢單筆投入想要預測市場逢低買入,就代表目前設定的資產配置或股債比不適合自己,所以這時候應該重新思考一下,怎樣的股債比才能讓自己放心一次 All In ,而不是在場外痴痴等待保留現金,等著那不到 3% 的頻率,導致延遲自己的投資計劃、延後了自己的退休時間。

當股市創新高之後,反而傾向繼續上漲,而不是反轉向下,一看到股市高點就猶豫不決反而更容易錯失機會。

股市大跌貸款槓桿投入

研究最後也有指出:如果投資人能在股市下跌開槓桿投資,就代表你現在這個時間點就有開槓桿投資股市的能力,所以這筆在將來等待股市大跌,能拿來開槓桿的錢,就像是保留現金一樣。在風險承受度和現金流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選擇立刻馬上開槓桿 All In 才對。

不過我個人不太同意這一部分的論點,因為就針對這筆能開槓桿的資金,如果考慮到斷頭、爆倉和保證金追繳問題,在股市下跌時再投入的尾部風險和預期回徹可能會比較小,相對會安全很多,而且一般人對於槓桿新增資金的風險承受度可能會比本身持有的現金部位小很多,兩種情況有點無法完全相提並論。

當股市大跌另外開槓桿 All In 是否可行呢?還是只要有槓桿預留空間就應該立刻馬上投入呢?

  • 各位怎麼看「等股市下跌再開槓桿」這種具有市場擇時意味的做法呢?

還有假設我設定的股票和現金比是 8 : 2 ,如果剛好股市大跌了!我選擇這時候進行再平衡,把部分現金分配到股票部位,這樣算是逢低買入嗎?

  • 股市大跌時立即進行再平衡。

各位怎麼看以上這兩個問題呢?歡迎留言告訴我。

本人親自講解本文(影片+聲音)

【 100 萬親身實測】單筆投入一檔ETF

清流君》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現在起,也可以在 LineToday 、Google 新聞 看到股感原創文章?囉!
想獲得文章推播??訂閱、追蹤按起來!
若您也願意分享您的寶貴觀點?至站上,或有其他文章轉載需求,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