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香港房價 高!空間小!疫情當下竟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香港房價 高!空間小!疫情當下竟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2020 年 9 月 15 日

 
展開

當香港試圖通過禁止食客進入餐廳來應對第三波新冠疫情時,有關部門很快遇到了問題:有些人無處可去( 香港房價 太高了,買不起啊!)。

社交媒體上開始流傳戶外工作者利用午休時間,頂著高溫在城市公園裡、或下雨時在公共廁所裡吃東西的照片。儘管上述決定在 48 小時內被撤銷,但它將這個擁有 750 萬人口的城市公共空間匱乏的問題凸顯了出來。

當古希臘和羅馬人將城市廣場作為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中心時,現代城市公共空間的提供變得複雜起來。僅僅有空間是不夠的,它必須是可進入的,便捷的,也許最重要的,是好客的。新冠疫情下的封鎖和社交隔離政策,都突出了這一問題的緊迫性。

在香港,公共綠地實際上佔土地總面積的 40% ,與倫敦和紐約相比,這是一個很大的比例。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儘管大多數居民居住在城市四分之一的土地上,但最大的公園卻位於人口較少的地區。

據香港智庫思匯交易所(Civic Exchange)高級研究員賴嘉玲(Carine Lai)說,居民要到達大型郊野公園,平均需要花一個小時。

相較於其他城市,香港的城市公共空間(可供大眾使用的戶外休閒空間)特別小只有人均 2.7 平方米,就比棺材或衛生間隔間稍大一點。而在只有香港面積一半的新加坡,人均城市公共空間有 7.4 平米。根據 2017 年的一項研究,在因高地價而聞名的紐約,人均公共空間超過 10 平米。

“香港的城市公園也並非總是對用戶友好,”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城市設計課程主任亨德里克 · 蒂本(Hendrik Tieben)表示。

他進一步補充道,“在(城市)公園裡你能做的事不多,比如坐在草地上,在公園裡吃東西等。而大多數時候,人們是不被允許觸摸植物的。”他說,即使公共空間裡有噴泉,噴泉的一側也是傾斜的,這讓人們坐著不舒服。

然而,對於許多因房價飆升而居住空間有限的香港人來說,呆在家裡並不是一個特別有吸引力的選擇。

住宅研究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 UK) 2019 年報告數據顯示, 香港房價 非常高,就私人住宅而言,香港每平米的平均價格為 22,507 美元,是紐約的 4 倍,新加坡的兩倍。官方數據顯示,香港一個家庭平均每人只有 15 平方米,而在公寓裡,這個數字下降到 5.3 平方米。

如果你想找地方坐,必須先消費

部分原因與歷史有關。以香港為例,賴嘉玲表示,在 19 世紀,英國殖民政府創造公共開放空間的動力非常有限,因為它嚴重依賴賣地收入以保持低稅收

“當時,「開放空間」這個詞僅僅意味著要求業主把房子後面的未建土地騰出來,用於衛生、通風和疾病預防。那不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公共開放空間。”她說。

賴嘉玲說,英國政府直到 20 世紀末才開始將現代公共開放空間的概念融入城市規劃。儘管如此,由於香港採取了一種自由放任的方式來監管私人開發商,情況並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被稱為「購物天堂」的香港,到處是各式各樣的購物中心——這是香港以旅遊業為主導發展方式的副產品。蒂本表示,在上世紀 80 年代經濟快速成長期間,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以平衡居民的空間需求和開發商的商業利益。這些政策圍繞著私有公共空間(POPs)的出現。

私有公共空間——倫敦和紐約也長期使用這種方法——目的是作為對開發商的一種激勵。作為繞開分區規定的交換,開發商必須向大眾開放部分空間

然而,私有公共空間在香港、紐約和倫敦都遭到了抨擊。調查發現,儘管私有公共空間嚴格來講是對大眾開放的,但由於某些功能的缺失,人們並不願意使用它們。例如,在香港,像購物中心這樣的私人室內空間裡,很少有長椅這樣的設施。如果你想有一個坐的地方,就必須先消費

“為了找到自動扶梯,我們必須先經過無數商店;我們只能吃商場內餐館提供的食物;我們被鼓勵在裡面消費,但卻不能坐在地板上或在商場里大喊。”當地學生剋萊爾 · 羅(Claire Lo)在香港嶺南大學的一項研究中,寫下了香港城市設計的缺點。

公共空間與幸福感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城市公共空間已經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它是一種急需的逃離家庭局限、進行社交距離外步行的場所

世界各地的城市也在爭先恐後地安置居民: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允許酒吧和咖啡館進入公共場所,來保證顧客的社交距離;舊金山當局已經關閉了一些供車輛通行的道路,讓居民可以安全地跑步、騎車和步行;遊客也開始大量湧入美國墓地,來尋求一些戶外空間。

城市空間不僅僅是一個美好的地方。研究表明,與農村地區相比,生活在城市的人患抑鬱症的風險要高出 40% ,患焦慮症的風險高出 20% 。簡而言之,公共空間對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有好處

“在香港這樣人口稠密、公共空間有限的城市中,這可能頗具挑戰性。”

城市設計與心理健康中心(Centre for Urban Design and Mental Health)主任萊拉 · 麥凱(Layla McCay)博士表示,“特別是當人們被要求離自己的家非常近,或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減少病毒傳播風險時,這可能會減少他們前往香港更大的綠色和藍色區域的機會。”

單身媽媽琳達 · 陳(Linda Chan),和她三歲的女兒以及七歲的兒子住在一個不到 9.3 平米的公寓裡,那裡是香港最擁擠的地區之一。

在第一波和第二波新冠疫情期間,他們堅持在周末去遠足,但在第三波疫情到來後,限制變得更加嚴格,他們現在只得呆在家裡。

“孩子們總想出去玩,因為公寓裡沒有太多空間讓他們玩耍,”她說。“他們從每週去一次公園到現在一次也去不了,他們不高興……每個人都變得更暴躁了,我也經常生氣。”

人們不該被迫習慣匱乏的公共空間

蒂本希望看到城市官員和地方團體之間更多的合作,將香港未被充分利用的區域轉變為公共空間,就像 2007 年紐約所做的那樣。

作為未來城市規劃的一部分,紐約城市廣場項目旨在為居民提供 10 分鐘步行範圍內的優質開放空間。“你想要公共空間,可以創造場所,讓社區賦權。”他說。

香港政府近年來取得了一些進展,包括修建海濱長廊。負責管理香港公共公園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寵物公園的數量從 2010 年的 19 個增加到 2019 年的 45 個。該事務署發言人補充說,他們現在提供了 50 塊多功能草坪供大眾使用,從 2010 年的 39 塊增加到 2018 年的 51 塊。

“歡迎市民們利用這些草坪進行不同的活動,比如野餐、玩遊戲,或者只是躺在陽光下看書。” 發言人說。

城市規劃部門還公佈了一項計劃:到 2030 年,將人均最小公共空間面積從 2 平米提高到 2.5 平米。

對於居住在最擁擠地區的人來說,這將是一種改善,但仍達不到賴嘉玲建議的 3 ~ 3.5 平米標準——即便如此,香港仍將落後於東京、首爾、上海和新加坡等亞洲主要城市。

賴嘉玲認為,香港應該更加雄心勃勃,特別是考慮到疫情的教訓。“人們不應該不得不習慣沒有足夠的公共空間。”她說。

隨著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尋找安全的、社交距離外的方式來供人鍛煉、社交、工作和娛樂,我們意識到這些空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把這些設施放在一個城市的心臟和靈魂中,不僅僅是美學,它關乎社區、參與和聯結。

參考資料:bbc

虎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