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方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GS-US)的科技員工已經達到9000多人,比許多互聯網巨頭(如Facebook和Linkedin)都要多。高盛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技術員工,這些員工具體都做些什麼?而這些員工所負責的業務是否涉及大量的自動化?本文為你解讀。
高盛的科技淵源深厚
早在80年代初,隨著冷戰漸進尾聲,美國政府降低對基礎科學領域的撥款和支持。許多物理和數學學術界的學術精英轉投華爾街。高盛量化策略小組接納了第一批這樣的寬客(quant),其中伊曼紐爾·德曼就是最有名的quant之一。他33歲加入高盛,就職近20年,成為高盛的常務董事,並全權領導高盛的量化策略小組。他在《寬客人生》一書中提到,早在80年代初,高盛就已經用C語言研發了友好的用戶終端來幫助債券和期權交易員和銷售快速的綜合各種估值模式給出交易價格。
機構服務部和交易部對科技需求最大
目前高盛的業務分為四大塊:投行部,機構服務部,交易部和資產管理部。機構服務部佔2015年收入的45%;交易部貢獻了2015年收入的16%,但貢獻了運營利潤的34%。這兩個從收入和運營利潤角度舉足輕重的部門也是對科技要求最高的部門。高盛依靠一個全球性的服務平台為機構客戶提供服務,從簡單的融資融券到復雜的衍生品交易都有涉略,這樣的前台業務要保持和交易所通信的實時和安全。同時,機構服務部和交易部所出借或持有的證券都需要及時匯總到高盛自有的風控系統中去,確保風控部門把握公司層面的風險敞口。這屬於中台和後台業務,需要全公司在不同辦公室的數據中心之間有即時的數據更新和鏡像,更要確保在交易風險出現時實時報警。資產管理部(18%營收)雖然不是高盛的強項,但也對科技有一定要求。傳統資管行業的系統、軟件都是預先定制好的,託管行也能提供一定的後台服務,因此科技研發投入不是很重要。而投行部(21%營收)負責證券營銷上市發行等業務,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的業務,對科技要求最低。
總體而言,高盛內部的科技需求體現在三大方面:一、全球網絡基礎設施。保障整個集團的IT系統流暢運轉,安全可靠,有冗餘,對各種天災人禍有緊急預案。這其中也包括了和全球各大交易所的系統保持暢通。二、風險控制系統。高盛作為做市場,自己持有大量的證券,對於許多資產類別和行業有風險敞口。高盛的風控部門需要實時把握風控,確保所有倉位信息都完善、及時、並且能夠通過VAR和更複雜的風險敞口模型提前預知風險,並對倉位進行對沖或者削減。這一切都需要科技部門的協助。三、科技部分和量化部門的合作創收。高盛歷史悠久的量化策略小組就擁有許多程序員和數據分析師,和交易員並肩作戰,設計滿足客戶需要的金融衍生品,或者研發量化策略。
高盛風投的幾大熱點
除此之外,高盛的風投部門在科技業投資力度很大,主要集中在消費者金融、在線支付,區塊鏈貨幣、和大數據等四大領域。如下圖所示,高盛近年來的收購大大小小達到了上百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Uber了。高盛做為早期投資人介入,目前已經賺得盆滿缽滿。
在和消費者金融的相關領域,高盛不僅做出戰略投資,也在內部投入了很大的研發成本,以推出新的產品。2015年高盛著眼於在線P2P領域,然而隨著年初P2P巨頭Lending Club和高盛所投資的OnDeck股價大幅下挫,高盛似乎暫停了P2P業務,但仍然保持著消費者金融方面的研發。雖然比特幣早已降溫,區塊鏈技術仍然是高盛關注的重點,因為其交易信息全網知曉不易篡改的特性可以用來降低某些金融市場的交易成本,比如美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
從招聘崗位看高盛的科技人才重點
截至9月16日,高盛官網上共有95個科技職位招聘。分析其中信息可以得出許多結論。首先,印度Bengaluru的招聘職位竟然有38個,佔總招聘職位的40%,波蘭華沙的職位也佔了12%。而紐約總部的職位僅佔20%。這說明高盛和大部分美國的IT公司一樣,將大部分可以遠程外包的業務放在印度和東歐等技術人才低廉的國家。此外,高盛的風控總部在人力成本較低的猶他州鹽湖城,有近2000名員工,是高盛全球第四大辦公室,在線招聘的職位也有許多是位在鹽湖城的。高盛網站最早的招聘信息是5月中旬,距今已接近4個月。假設每年有10個月是招聘旺季,那麼高盛每年的崗位空缺約在230-300人之間,對應9000多人的IT總人數,流動性還是比較低的。
仔細研究這些招聘崗位,甚至可以把握到高盛目前的業務重點。消費者金融科技部在紐約總部招聘近15個職位,囊括了從前端到數據架構各個職位。這說明高盛在消費者金融這一領域正在鼓足全力招聘,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很有可能會有新的產品出現,正式進入消費者金融和金融數字化這一領域。技術風險這一團隊也在美國達拉斯和印度招聘近8人,主要負責網絡安全方面的工作。高盛在印度和美國猶他州鹽湖城也在不斷招聘網路基礎設施方面的員工。此外,資產管理平台、高淨值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服務等業務口也在招聘和前端客戶交互界面相關的技術人才。
工作自動化的前景
談到工作自動化,筆者認為高盛目前的科技員工數量會持續保持在高位,而長期而言,高盛的業務有一大部分不會被機器所取代。首先,金融業本質上仍然是一個關係取勝的行業,通過關係撮合交易的商業模型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其次,高盛越發倚重一個全球化的內部平台來向機構客戶提供服務,以及交易和風控體系,也決定了高盛需要保證大量的常規類型的IT員工來維護遍布全球的網絡系統。唯一的趨勢是把工作外移到印度和東歐等國去。第三,受機器和量化衝擊最大的是美國做主動投資的買方機構和為買方機構服務的經紀人業務。這類業務受到衝擊的形式主要是客戶資金的流出,而非程序能更快速地完成工作。受機器自動化影響最大的當是美國各大交易所的場內交易員們。總而言之,高盛作為投行業界翹楚,對於金融科技保持著極大的興趣,不單是因為其中的前景,也因為日常運營的需要,更是未雨綢繆,確保自身不會在技術的更替中處於下風。
《雪球》授權轉載